陳晨
【摘要】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備的課程,語文教學一直是小學階段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提升語文教學有效性既能夠為學生奠定扎實的語言基礎,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為學習其他學科做好準備。作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識字寫字教學是促進語文閱讀能力、讀寫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綜合發展的必要途徑。本文就針對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識字教學有效性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語言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時代素質教育和生本教育在基礎階段教學中的落實,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更加成為語文教學的堅實基礎。在新時代背景下,識字寫字教學不單單是教授學生會讀、會寫和會拼,而是要求學生能夠獨立識字寫字,多元擴寬語言文字認知渠道,培養學生自主識字和拼寫的能力。所以要想提升小學語文課堂識字教學有效性,首先應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以多元化、趣味化和情境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學習能力。同時,識字寫字能力還被看作是培養學生自身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關鍵前提,更是促進其他語文能力協調發展的基礎。所以,本文首先針對小學現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識字教學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探究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現狀及突出問題
現階段基礎教育中,素質教育被放在了首位,突出學生主體,促進個性發展成為目前基礎教育的實踐目標。而現階段基礎教育也有很大部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尤其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常以教材為中心,設立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時主要遵循教材整體結構和單元重點需求,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意識的培養不夠重視。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常采用灌輸式識字教學法,將注意力放在識字量和識字速度方面,極少關注識字能力和識字方法等方面的發展。同時,教師對課外資源的運用不夠充分,導致學生的知識面有局限,最終形成學生只認識課堂上教的漢字,只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一旦遇到生僻字,便無從下手,造成識字效率不高的現象。識字教學包含認讀、拼讀、記憶和讀寫等能力的綜合。所以,現階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需要革新,更需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學習差異,構建個性化的識字教學模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識字教學的實效性。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遵循認知規律,把控識字難度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活潑好動和靈敏思維也是他們的獨特個性。那么,在教學中發揮個性魅力,遵循學生個體差異和認知規律,合理調控識字難度,能夠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目標。相比之下,先讀后識,先識后寫,邊寫邊記的識字過程較適合每個學生的認知規律。傳統識字教學一般是先教學生識字形、字義,然后讓學生組詞和造句。這就造成很多學生對于漢字的學習興趣不高,形成茫然的學習態度和順應接受的識字習慣,長此以往不利于體現識字教學的實效性。
比如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堂中,教材會將一些由形近偏旁構成的字歸納在一起,加強學生的記憶和分辨能力,從而達到優化識 字效果的目的。設定“復習生字—給生字戴帽子—讓生字交朋 友—寫好生字”這樣的教學過程。例如“示”字旁的字大部分與神話傳說有關,“衣”字旁的漢字多與衣服有關。對于漢字的結構可以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借助部首演變的動畫演示給學生,創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利用電腦操作給不同漢字戴上帽子,并認讀一下自己所拼出的漢字。真正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學會到會學,并且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最終提升識字教學實效性。
(二)創設生動情境,強化自主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自主學習和自主參與的積極性,才能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識字教學效率。而創設生動教學情境則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教師在小學課堂識字教學中,遵循個體差異性,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以趣味化和生動化的教學方式活化識字教學課堂,使學生能夠切身體驗識字的樂趣,因而自主識字、樂于識字和高效識字。
比如借助多媒體工具直觀展現識字的過程,學生的認知規律,將語文詞匯和句子以多元化的形式進行展現。例如學習“手、口、耳、火、木”等簡單漢字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或者Flash動畫抓住漢字的形,將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和創造過程演示給學生,這些漢字可以結合相應的圖片來進行辨識和記憶,這也大大提升了識字效率。再如“上、中、下、高、矮、左、右”等方向性漢字,可以創設實際情境,將每個漢字標注在固定的目標上,邊對比邊記憶,同時,兩個相反性的漢字字形相近,在教學時應找到不同漢字的突出特點,幫助學生精準識字。在教學過程中“上和下,左和右”就經常被同學寫錯,或者在實際漢字應用中弄混。所以,在教學中,反復練習記憶,找準漢字特點各個擊破,才能夠從整體上提高識字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勵學生自主辨識和記憶,然后以競賽或者小游戲的形式檢測漢字識記情況。
(三)培養閱讀習慣,拓寬識字渠道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閱讀可以將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綜合體現,同時還是學生接觸和學習更多漢字的平臺,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提升文字運用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可以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的識字學習提供良好的平臺,拓寬識字渠道,培養自主識字習慣。
比如利用實際生活為小學生識字提供豐富資源,創設課外活動,例如“識字小能手”“每天結識漢字好朋友”“最喜歡的課外書”等課外活動。讓學生接觸到生僻漢字時首先采取自主拼音和查閱字典的方式進行自學,不懂時再與老師或者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良好習慣。再如“每天結識漢字好朋友”激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認識漢字,通過報紙雜志、休閑娛樂等方面認識更多漢字。例如有的學生在超市的廣告牌上發現有趣的漢字“鑫”,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導入多個漢字組合成的漢字的讀音和字義,“鑫、淼、森”等都是小學階段能夠接觸到的漢字。借助多媒體課件也會使漢字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漢字記憶和讀寫效率更優。在每周的班會活動中,可以讓學生互相分享在課外活動中讀到的小故事,增強學生自主識字的樂趣,同時也拓寬了識字渠道,培養了良好的識字習慣。
(四)多元識字方法,引導自主識字
識字是一個“觀察—讀寫—記憶—運用”的過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性格特點。尤其是現代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在教學模式中的介入,更增強了教學過程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利用圖片、音頻、游戲、謎語和順口溜等方式進行識字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進一步帶動了課堂氣氛,使原本枯燥的識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比如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的漢字進行偏旁部首的換位,組合成為新漢字,然后查閱字典進行識字。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首先通過拼音自讀課文,再讓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生字進行互動交流學習。猜謎語的方式可以充分激發思維活性。“一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猜一字—拿;一加一,猜一字—王”通過猜字謎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活性,使學生靈活識字。另外,還可以借助順口溜的方式熟練記憶簡單漢字“一人大,二人天,天字出頭就是夫,夫字兩點夾夾牢,夾子粘好來來來”,學生熟練背誦就可以鞏固這幾個漢字的記憶,在學習中出現類似漢字時就能夠一眼認出并讀出。多元化的識字教學方式更加生動有趣,同時也是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的有效途徑。
(五)設置豐富作業,鞏固識字能力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接觸—學習—記憶—消化—鞏固”的過程,更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對于識字教學而言,記憶和鞏固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后,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布置作業,利用分層教學或者多元教學,讓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的漢字進行鞏固和內化。識字的根本目的還是要進行文字運用,幫助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所以,識字教學不單單是會寫和會讀,會用更加重要。
比如在課后作業設置上,遵循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情況,將不容易記憶和辨別的漢字單獨拿出來進行讀寫練習。利用“詞語接龍”的方式讓學生以點概面,由一個漢字練習記憶有關聯的漢字。借助“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漢字學習和應用,將字形和字義的學習合二為一滲透到課后作業的鞏固階段。識字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都需要進行實踐練習,因此,在課后作業中教師既要滿足所學漢字的深化鞏固,也應體現作業的豐富性和靈活性,讓學生覺得寫作業是一件有趣的小任務,而不是一個被捆綁的照做過程。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識字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的關鍵途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引導他們自主識字,使學生感受到識字過程的樂趣,將識字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所以,增強主體意識、多元識字教學、創設生動情境、培養閱讀習慣、豐富課后作業等都能夠有效提高識字教學的實效性,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言彬.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J].語文天地(理論綜合),2013(7).
[2]吳有.提高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6(9).
[3]陳偉偉.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