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玲
【摘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正在逐漸改變,由傳統的教育模式逐步轉變為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即學生成為課堂主角,教師起輔助作用,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語文課程教學應該立足于學生發展角度,注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及進取心,以逐步形成學生合作學習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實行小學語文合作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一)語文學習目的的要求
學習語文,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課文如何讀、字怎樣寫,語文這門課具有特殊性,與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語文能力解決一些基礎問題,同時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
通過合作教學模式,學生主動學習,逐步形成語文思維方式框架。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應該改變以往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交于學生,同學生進行對等交流。
二、小學語文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究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逐漸傾向由傳統教學模式,即“老師教,學生記”轉變為“老師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生變為學習的主要參與者,意在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化老師的主導地位。以下是關于合作教學模式的說明:
(一)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能讓每一位學生在互動中表達,在互動中交流,在互動中學習,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應該注意小組分配問題,不管是從人數或者其他方面,如注意組長的選擇問題,要注意節奏,控制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還要注意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走向學生提問的課堂
學生提問改變了問題的呈現方式,也就改變了課堂的結構形式。學生的提問可以使學生從他主走向自主,使課堂的對白變成對話。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老師可以提前將預習作業留給學生,為了避免學生只是聽聽而已,老師可以先將要教的課文預習,將適合學生回答,學生有能力回答的問題提出來,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我設計了“你認為故事中誰最可笑,為什么?請找出有關情節,讀一讀,演一演,說一說”等。這樣就使得學生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逐漸會主動提出問題。
(三)實踐感情——活動性學習
老師可以定期舉行競賽,這樣可以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比如學完詩歌后,可以舉行背誦賽或者朗誦賽,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一個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背出一首詩歌就可以記一分。比賽一開始就會變得氣氛激烈,分數的差距使得學生爭先恐后地背誦或者朗誦,離下課還剩5分鐘時,有的同學唯恐老師看不見他舉手,擅自起立朗誦自己的創作,后來竟出現幾個同學一起站起來爭的情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較強。可見,競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產生了興趣。不過也要注意競賽可能帶來的弊端,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簡單,第一意識大多為了贏,而非“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所以在舉行競賽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模式。
(四)自主探索——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大力倡導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能啟發和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學習中,老師應該改變自己以往的主導地位,將學生作為活動主體,讓學生自己思考,相互交流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教師不應該在一開始就加入學生,應先讓學生說明自己對知識或者問題的理解和想法,然后再告訴學生錯在哪里,哪里存在誤區,老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做到亦師亦友,改變自己在課堂的地位,從主角變為助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快樂地學習。不管是年齡,還是閱歷或者是文化知識,教師比學生豐富,老師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或者“雪中送炭”,會讓探究過程更加有趣,學到的知識更多。
(五)合作交流——互動性學習
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的過程,那么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是自己解決,還是與同學相互交流以找尋解決辦法,還是知難而退,請教老師呢?這需要老師的指導。老師要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或者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要認真思考同學想法的不足,以便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很多的機會可以讓學生互相合作,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所謂“溫故而知新”,對舊知識進行復習也是不斷發現新問題、新知識的過程。學生在主動學習,主動和同學交流學習遇到的問題和心得,可以減少時間的浪費,效率更高,遇到問題時可以問老師,老師稍加點撥可以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在做練習題的時候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這樣有利于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合作教學模式中,老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發展學生作為出發點,注意深層次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合作意識,不斷激勵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許序修.語文素質教育與語文教育現代化[J].課程·教材·教法,2008(7).
[2]張興華.關于研究性學習實效性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7(4).
[3]許乃萍.淺談語文課程教學效率的提高[J].教學探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