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提出將大學生納入高校統戰工作對象的范圍,不僅是高校統戰工作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學生工作實效的必然要求,認為要有效開展大學生統戰工作,必須充分認識高校學生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通過完善二級工作機構、加強隊伍建設、整合教育內容、注重理論指導等整合資源,有的放矢地構建聯動工作機制。
【關鍵詞】新形勢 大學生統戰工作 工作機制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112-02
“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在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工作的作用愈加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廣泛力量支持。高校因密集著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自然受到了空前的重視,得到了迅速發展,但其工作的對象主要聚焦于高校教職工,大學生這個數量龐大的群體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大學生統戰工作理應成為高校統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大學生統戰工作亟待開展
(一)開展大學生統戰工作是高校統戰工作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高校應該如何使力才能肩負起這一艱巨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毋庸置疑,關鍵是通過開展統戰工作凝聚人心,整合資源、增強力量以求得穩步發展。鄧小平指出:統一戰線的對象,清楚得很,顧名思義,是把一切能夠聯合的都聯合起來,范圍以寬為宜,寬有利,不是窄有利。高校統戰工作要團結和凝聚最廣泛的力量,就必須延伸其工作范圍,將大學生納入統戰工作,才能真正實現高校統一戰線的大聯合。凝聚全校師生的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促進高校的和諧發展,也就實現了高校統戰工作的目標。如此,高校統戰工作的對象理應包含大學生。
(二)開展大學生統戰工作是提高高校學生工作實效的必然要求。高校學生工作是全面、系統的工作,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要提高工作水平,取得實效,就必須加強大學生統戰工作,整合資源、積聚力量。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通過開展大學生統戰工作,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到通過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學生情況,還可以充分了解學生工作相關制度實施的具體效果與相關情況,而這些情況的全面掌握是深入細致開展學生工作,提高工作實效的前提。二是通過開展大學生統戰工作,將黨的理論及政黨制度等統戰知識的教育貫穿于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活動的交往中,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幫助其堅定政治方向,樹立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崇高的理想信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即提高學生工作實效。三是通過開展大學生統戰工作,可以為學生工作相關問題的解決提供可靠的社會力量的支持,如通過有效途徑引導企業和社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為學生創造各種機會,這在解決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就業等實際問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學生工作的實效性就體現在為學生切實解決問題中。綜上所述,要提高學生工作實效必然要開展大學生統戰工作。
二、大學生統戰工作對象的特點
大學生統戰工作的對象包括黨員大學生外的所有學生,其中比較特殊的有少數民族學生、有宗教背景的學生、港澳臺及海外僑胞學生。這個群體具有以下特點。
(一)人員的積聚性。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在校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根據《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2015年中國大學生在校人數達到3700萬,大學生數量眾多且相對集中。人員積聚性為高校統戰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便利也提出了挑戰,工作到位事半功倍,工作沒到位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大學生統戰工作的開展勢在必行。
(二)背景的復雜性。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和地域,具有不同的社會背景,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有宗教背景的學生、港澳臺及海外僑胞學生人數不少。他們的思想狀態必然受到自身成長環境的影響,社會背景的復雜性會導致他們思想的復雜性,這對維護高校的穩定及民族團結是影響極大的,因此,必須把大學生作為統戰工作的對象,引導他們擁護黨的領導,將他們培養成理想信念堅定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三)聯系的廣泛性。每位大學生背后都站著一群人,他的親戚朋友中必然有民主黨派人士和無黨派人士,而這些都是統戰工作的對象,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統戰思想教育,多多少少會帶來良性的聯動效應。通過教育一部分影響大部分,也是統一戰線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身份的潛在性。從目前身份來講,大學生的身份就是大學生,好像比較單一,但從未來身份來說,除一部分學生加入黨組織外,其他的學生將會是民主黨派人士、無黨派人士及海外華僑、港澳臺僑等,所以大學生中的大部分是統戰工作的潛在對象,在校期間就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統戰思想教育,抓早的效果更好。
(五)思想的可塑性。大學生雖已有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其思想的可塑性還是很大的。大學生思想最活躍,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但因有創造性的思想,使得他們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接受外界的新事物。我們應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統戰思想教育,塑造其思想,以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進而改變他們的行為模式,讓他們學會協作,聯合一切力量努力開拓。
大學生群體的這些特點,一方面,凸顯了開展大學生統戰工作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大學生統戰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我們需要根據這些特點,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機制和方法。
三、整合資源,構建聯動工作機制
要構建大學生統戰工作機制,除了解大學生統戰工作對象的特點外,還需理解大學生統戰工作的內涵,本文采納學者姜小瓊的定義:“大學生統戰工作是指面對所有在校大學生開展的以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宗教教育為主要內容,以人才培養、學校穩定、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為目標的統戰工作”。大學生統戰工作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整合資源,多方聯動,形成合力。
(一)完善二級工作機構,上下聯動。開展大學生統戰工作,涉及的部門不少,只是相關度有大有小而已,對已作的職能分工進行有效整合,再來思考以哪個部門牽頭,哪些參與、配合。這是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統一戰線的核心問題是堅持黨的領導,因此,在學校層面以組織部牽頭,學工部、團委、教務處等相關部門參與、配合。在二級學院層面,以學生黨支部牽頭,團總支密切配合,在大學生中建立黨團組織領導下的統戰性質的群眾組織,如建立少數民族學生聯誼會。牽頭部門建立健全制度,統一指揮,相關部門積極配合,二級機構具體實施,形成上下聯動的大統戰工作格局。
(二)加強隊伍建設,多主體聯動。要做好大學生統戰工作,隊伍建設必須放在重要地位。隊伍建設含有兩層意思,第一,整合統戰人員的問題,現在高校中對學生施行教育的主體比較多,有教學線人員(主要是思政課教師)、學工線人員和職能部門工作人員,而這些人員中的溝通是很少的,沒能形成良性聯動,往往出現重復勞動或教育留白現象,浪費了人力資源。要對學生有效地進行統戰思想教育,就必須整合這些人力資源,充分發揮高校多元教育主體的作用,協調好各教育主體間的關系,形成良性聯動。第二,高校統戰工作人員的自身建設問題,這是影響提高大學生統戰工作的水平和層次的重要因素。因此,對統戰工作人員要進行政治理論和業務能力的相關培訓,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深入學生、深得人心的大學生統戰工作隊伍。
(三)整合教育內容,多載體推進。整合的實質就是遵循優化原則將內容進行重組和創新。大學生統戰工作教育主要內容是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宗教教育等,因此,可以把大學生統戰工作內容與黨建工作、學生工作、學校穩定工作等內容進行整合,在實踐中與這些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如教師在教學案例等的選擇上可以融合統戰思想教育,學工人員在評優評獎、開展資助工作、黨建工作時考慮統戰工作大局等,如此才能做到統戰工作服務于大學生人才培養工作。這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牽頭部門要以系統化、整體化的思維統籌安排,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為載體,如“統戰知識進課堂”“我和宗教面對面”“56 個民族一家親”“同心·統戰知識競賽”等活動,多載體推進大學生統戰工作的扎實開展。
(四)注重理論指導,促進理論與實踐聯動。“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沒有實踐檢驗的理論是空洞的,反之,沒有理論支撐的實踐是盲目的,是走不遠的。要切實推進大學生統戰工作,就必須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首先,要重視從理論上加強對大學生統戰工作的研究。高校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進行科學研究,可以說,大學生統一戰線理論研究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相關研究要結合實際進行,不能以空對空,才能推進大學生統戰工作的實踐。如可以建立大學生統戰理論研究會,推動統戰工作人員及大學生對統戰理論知識的學習、研究不斷深化。其次,在大學生統戰工作的實踐中要注重用理論進行指導,在理論的指導下站在一定的高度來整體規劃,而不是憑經驗成碎片化地開展工作,在實踐過程中,還要及時發現問題并適時調整實施方案,并把從實踐中得來的經驗上升到理性認識,豐富大學生統戰工作理論。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真正實現聯動。
【參考文獻】
[1]陳和.“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報,2015-11-18
[2]唐雙寧.毛澤東的十大氣質[N].光明日報,2013-12-02
[3]佟彥.毛澤東統一戰線理論及其在新時期的發展[EB/OL].(2007-01-09)[2016-11-12].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0190/70194/5235538.html
[4]姜小瓊.大學生統戰工作主題實踐活動品牌培育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
【作者簡介】劉秋菊(1974— ),女,湖南邵陽人,長沙學院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學生管理。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