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濤
[摘 要] 初中數學對于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所謂學貴有疑,問題是學習的開始。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掌握課堂的知識,還應讓學生學會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反思和總結,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主動提問也是主動學習的一部分,一個人有了提問的能力,才會激發他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從而獲取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很重要。
[關鍵詞] 初中數學;主動提問;能力培養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下,都是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學生進行思考和解決。學生很少主動去提出問題,更不知道該提什么樣的問題。學貴有疑,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絲毫的疑問,這是不正常的現象,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每一位科學家腦海中都有著問不完的問題,正是這些問題促使他們去探究、尋找答案,才有一項項發明和領域成就。如果學生很少提問,更多地等待教師來解答,長期下來缺少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習慣性地按照教師的思維方式去學習數學,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低效的,也會使學生的思維受限,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數學水平。
主動提問能力對于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它由當今的教育背景決定。在國內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上學生主動提問的現象比較少。一來教師要趕教學進度,主要以教師提問為主,教師很少有預留時間讓學生進行主動提問;二來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即使學生遇到了問題也不敢隨意打斷教師的教學,害怕會因此受到教師的批評。在教師看來,學生埋頭記筆記比主動提問還能證明學生學習到真正的知識。然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也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符合我國人才培養的目標。
一、影響學生主動提問的因素
1.數學課枯燥乏味,缺少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掩蓋了數學本身的趣味性,導致很多學生對數學課不感興趣,甚至有的學生會反感。當學生對數學失去了學習興趣,則學習的難度和教學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教師往往抱著以最短的時間講述最多的知識量來衡量教學效果,不顧及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在課堂上,大多數都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解答,很少有學生敢主動提出問題,因為學生不知道何時是提問的最佳時機,而且壓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不敢進行提問。隨著問題的積累,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變得越來越弱。即使有時學生主動提問,也難以用清晰的語言進行表達,教師要反復問幾次才弄懂學生的問題。
2.得不到提問的啟發點
在實際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提出自己課前設計好的問題,學生很少有提問的機會。而在主動提問上也存在著區別對待,主要允許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提問,而優異生提出的問題并沒有很深入,不能代表其他學生的學習疑問。很多學生在固定的教學模式下,已經習慣以聽講為主,久而久之失去了提問的能力。有時候即使遇到自己不理解的知識也不愿意主動向老師提問,都是想著課下老師有空的時候再問,或者課后再問同學。由此可見,學生在進行主動提問時顧慮的因素太多,導致學習上的問題越積越多,學習難度越來越大。而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很少得到教師或者家長的重視,他們并不認為這種能力對學生的發展有何積極作用。
3.學生提問勇氣不足
初中生正處青春期,擁有較強的自尊心,心理較為敏感,即使遇到數學上的問題,也不敢輕易提出,怕打亂教學進度或者受到教師的責罰,也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對其他人來說都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問題,害怕來自他人的取笑。有的學生存在僥幸的心理,認為自己不懂的問題,其他的同學也存在同樣的疑惑,何不等其他人主動來提問,等待教師說出解答的方法就好。還有的學生覺得自己的問題太刁鉆了,可能教師答不出來而造成尷尬的場面,弄不好讓老師記恨自己。
二、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方法
1.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初中生這個年齡段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強烈,需要恰當的引導,以便尋找到正確的探索方向。由于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不能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上課氣氛較為嚴肅,壓制了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因此影響了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要想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必須改變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需建立在和諧和平等的基礎上,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給學生足夠的親切感,學生才敢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三角形”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總結三角形的特征,并且大力鼓勵學生針對三角形提出相關的問題。在老師的鼓勵下,有學生大膽提問:“所有的三角形都能三線合一嗎?”由此可見,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是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提問的。
2.實踐操作,激發學生提問欲望
數學課程相對于其他的課程存在更多的抽象性,有時候單靠教師的講解學生無法真正理解知識,更別說提問題了。因為在此情況下,學生無法正確、流暢地描述問題,不知道從何問起。教師可以通過小小的動手實踐操作,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提問欲望。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取一張長30cm、寬6cm的紙條,將它每3cm一段,一反一正像“手風琴”那樣折疊起來,在折疊好的紙上畫出字母E,并用小刀把畫出的字母E挖去,拉開“手風琴”紙條,就可以得到一條以字母E為圖案的花邊。看到做好的紙條,學生心里很好奇,為什么可以確保挖去字母E之后得出的圖案那么整齊,都是對半的。其中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呢?這個小小的紙條蘊含了大大的數學原理,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提問欲望,學生都想知道為什么能確保紙條的圖案對得如此整齊。
3.在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針對學生主動提問勇氣不足,教師應從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下手,解決學生膽怯的問題。教師要先了解清楚學生害怕主動提問的原因,再針對具體的原因,一個一個進行擊破。學生不敢提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怕被同學取笑,二是怕會受到教師的批評。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積極對主動提問的學生進行表揚,并引導學生樹立不懂就問的學習觀念,在課堂中做到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教育問題的重視,慢慢去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積極主動地提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同時,教師要求其他學生尊重提問者,盡可能地減少來自其他學生的惡作劇,保證學生主動提問的心理不再次受到打擊。
4.創設形象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較為抽象,有時候學生難以理解,在知識混亂的情況下,更加不敢隨意提問。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提高主動提問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統計調查”內容時,教師通過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播放某商場的單位時間內顧客進出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察視頻進行顧客人流量的統計。在統計的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去思考,并提問:“什么樣的統計方式更有利于統計調查工作的開展?”“什么樣的統計方式可以讓數據呈現得更加清晰明了呢?”由此可見,創設形象的教學情境能促進學生主動提問。
總而言之,全面培養和提高初中生的主動提問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我國人才發展的要求。學生的主動提問需建立在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下,教師要及時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進行調整,積極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儲開德.淺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方法[J].數學教學通訊,2015,(34):46-47.
[2]鄒倩怡.初中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精神[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11):109.
[3]鐘劍波.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8):123.
[4]李育文.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策略[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 (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