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良學
摘 要: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初中課堂教學在注重教學成績的同時,忽視了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提高,不符合現(xiàn)代化教育體制的根本要求。文章基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主要分析了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增強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效果;課堂教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有關初中課堂教育中的不合適之處,我有以下總結:首先教學模式固定死板,以板書講解為主,在知識授予的過程中,過分注重知識的僵硬記憶,活學活用的成效不佳;其次,教育追求一蹴而就,過分注重教學速度而忽視了教學質量,甚至出現(xiàn)了許多根據(jù)應試教育題型背誦答案的現(xiàn)象,扼殺了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欲,不利于學生接受良好的語文素質教育。
一、打造高效課堂,增強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夸美紐斯曾經(jīng)說過:“不要把許多雜亂的詞句塞在腦子里,而是要啟發(fā)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從這種能力流瀉出來,像從活的泉眼流出一樣”。學習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書本的簡單瀏覽,也不是課程內(nèi)容的完結,而是能夠真正從書中學到知識,了解世界,懂得真知,甚至是學到獲取知識的能力。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只有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才有可能在長期以往的學習中不斷獲益。真正高效的課堂,是將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放在首位,力求于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養(yǎng),了解真知。而不是對于課本文字的生硬記憶,粗糙地應付教育下的中高級考試。
2.減輕學生語文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
面臨應試教育考試的壓力,學生課業(yè)繁重,壓力重重。但是,如果學生能夠以高效的學習效率投入到課堂學生中去,則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形式多偏向于教師為課堂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大多數(shù)時候,教師通過以試卷演練的形式進行反復的練習,以此來掌握應試教育中的各種題型,并通過學生的迅速記憶來強化練題效果。但是,這種方式的結果往往事與愿違,無法達到語文教學課程的真正要求。甚至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總會以事倍功半的效果呈現(xiàn)。為此,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尤為重要。
3.完善課堂語文教學方案,提高知識運用能力
《禮記》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如果想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常思,在日積月累中,體會語文學習的法與樂趣。對于學生本身而言,要養(yǎng)成閱讀學習的習慣;要提高閱讀量,在廣泛閱讀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要常思考,針對應試教育下不同題型的不同解題方法,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對于教師而言,要逐步完善教學方案,通過對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進使學生真正受益,打造高效課堂。
二、打造高效課堂,增強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策略指導
1.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21世紀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在各行各業(yè)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經(jīng)濟生活中,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作為信息樞紐,連接著各個企業(yè)在國內(nèi)外的經(jīng)濟動態(tài);政治領域,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國家間往來的了解渠道;文化領域,互聯(lián)網(wǎng)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豐富的視覺聽覺以及動畫效果,課堂教學形式更為豐富。
比如在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感受自然》中,教師可以通過搜集來自然界各種奇異生靈變化的視頻來為學生進行展示,如通過觀看在野生環(huán)境中生存的迅猛野獸的日常生活的視頻剪輯來供學生學習,在觀看中,讓學生了解自然界的未知與潛藏中的危機;也可以通過圖文展示的方式進行授課,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豐富這一特征,將世界自然奇景的圖文介紹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相關學習任務,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然美景的拍攝,并將拍攝的照片以小組的形式在下一節(jié)課上進行展示。學生可以選擇將照片洗出來,也可以整理到優(yōu)盤中在課上進行播放,甚至可以以繪畫的形式進行簡單的描繪,形式不限。通過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媒介的教學形式,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
2.增強知識拓展力度,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語文作為文科性學科的里程碑,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并在主動學習中提高學科學習的接受力度。語文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不但其具有豐富的學習內(nèi)容,而且具有變換不一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以旅游郊游的形式提高語言交流能力,豐富經(jīng)驗,感受自然之美;也可以通過在圖書館中瀏覽圖書典籍,心靈雞湯,甚至是專業(yè)報刊來提高文化素養(yǎng);與此同時,學生還能夠通過對課本中涉及到的課外知識進行查閱總結積累的方式,拓寬視野。
比如在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安徒生童話》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以學生講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但由于該書籍是學生小學階段必備讀物,很多故事學生可能已經(jīng)不是很了解。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作為世界文學童話創(chuàng)始人的安徒生在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經(jīng)歷以及作品本身的特點,供學生學習。尤其是安徒生本人在少年時期對文學的熱忱以及不放棄的精神,作為現(xiàn)階段的學生,主要目標是考取好的高中,甚至是為了進入好的大學,教學可以鼓勵學生學習安徒生堅定夢想、不放棄、不屈服的精神。除此以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講解安徒生作品的特點,以及在諷刺與歌頌中,揭露社會黑暗的主題。方便對其作品的理解與分析。
三、結語
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提高課堂教學廣泛性;增加知識拓展力度,拓寬視野;開展情景互動形式,真正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去的。提高初中語文學習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趙英嫻.如何讓課外閱讀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J].文學教育(上).2017(02).
[2]孫愛玲,王英奎.初中語文翻轉課堂應用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3).
[3]隆勝.初中語文課堂有效小結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