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習
摘要:“文似看山不喜平”,因此教師應在講讀課文之前可以采用拋磚引玉的方法;在講讀課文中可以采用故作懸念的方法;在講讀課文結束時,可分采用余味無窮的方法來巧用"懸念",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巧用"懸念";拋磚引玉;故作懸念;余味無窮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51-01
古文論中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說,老師在課堂上設置一個又一個的懸念,做到"文似看山不喜平",使學生不斷產(chǎn)生新鮮感,課堂氣氛跌宕起伏,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一個接一個地解除懸念使學生感到開心愉快,樂學不厭,從而真正體現(xiàn)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最佳教學關系。
教師是一位站在講臺上的藝術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設懸念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不都成了興致濃厚的觀眾了嗎?筆者在語文教學中也在不斷地嘗試著幾種方法。
1.在講讀課文之前可以采用拋磚引玉的方法
設置疑問導入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根據(jù)與課文題目有關的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并讓學生正確回答的一種導入法。
2.在講讀課文中可以采用故作懸念的方法
2.1 巧破迷宮:按文章的邏輯順序,故設疑難,老師不直接把事情的經(jīng)過、結果,以及問題的為什么告訴學生,而是讓他們在迷宮中不斷啟發(fā)自己的思維,帶領學生走出迷宮。
2.2 打破常規(guī):故意違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帶學生品味課文,也會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太陽》這篇課文,如果他把最后一個太陽也射下來,那么會發(fā)生什么?從而引導學生自己去看課文,從中找答案,并且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2.3 故錯迷惑:這種錯并非真錯,而是在特定的場合下故意錯的語言技巧,是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的教學藝術?!吨挥幸粋€地球》是一篇知識性文章,"老師把人類的好朋友地球帶來了,(指著被污染的地球)同學們都發(fā)現(xiàn)今天地球不高興了,是的,他病了。大家想不想為他治病???顯然,“帶到教室”、“治病”這一連串"錯"言"誤"語不僅給人以新鮮感,而且形象生動地強調地球和人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同樣需要關心和保護,突出要加強環(huán)境保護這一中心。
2.4 險象橫生:可以試用于情節(jié)比較緊張復雜的課文,例如:《將相和》中完璧歸趙的故事,可以抓住藺相如與秦王一個個緊張的斗爭設疑,讓學生為藺相如的危險處境提心吊膽,也為他的機智勇敢拍手叫絕。
3."留尾"反思,激勵學生深入探究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不僅是一堂課整體的一個凝聚,而且是一堂課的最終鞏固。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因此,在語文課堂的結尾概括中,還是不能馬虎的,應選取一些有趣的事例來作為結尾部分,不僅能夠啟發(fā)學生思維能力,往往還能達到令人縈懷難忘的目的。
在每堂課的結束部分,教師設置一些懸念,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留尾"。這樣的設置讓本節(jié)課的教學在學生的心中留有余味,可以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索。教師要注意在"留尾"時,既要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又要兼顧下節(jié)課的任務,要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為后續(xù)課程教學打下基礎。
例如在教學《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時,在課堂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是誰真正救了蠟燭,保住了秘密"這個問題有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提出"文中的德國軍官是有人情味的,所以伯諾德一家才保全了性命"。這樣的說法得到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批判,課堂上一時爭論不休。這時,教師沒有急于表態(tài)或者講解,而是設置了這樣的懸念:"大家下課后找一找關于二戰(zhàn)的資料,分析一下這位同學說的真的沒有道理嗎?"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學生們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分析得出"德國軍官的人情味不過是偶爾出現(xiàn)的,假如他發(fā)現(xiàn)了蠟燭的秘密,一定會展現(xiàn)他惡魔本性的"這一結論。
在課堂教學中,可能會隨時生成一些教師預設之外的問題,教師要注重這些瞬間的生成,在課堂教學中留有一些懸念,引導學生探索分析,這樣的課堂"留尾",可以讓學生在查證和反思的過程中,主動接近正確的答案,讓學生獲得深刻的感悟,這樣也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巧用懸念,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讓語文課堂更有魅力,讓每一個學生愛上語文,享受學習語文的過程。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是喜歡探索的,每個人都期望自己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喜歡研究新鮮的事物。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設置懸念,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對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這樣的語文課堂充滿著活力與情趣,必然會得到學生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