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媛
摘要:課標在“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激活了廣大教師對拼音教學的研究,對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快樂;自主;延伸;漢語拼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77-01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漢語的關鍵的奠基工程,它是小學生識字、閱讀的有效工具,又能幫助方言區特別是農村孩子正音,讀準漢字,這對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普通話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傳統的漢語拼音教學強調單純、孤立地學拼音,重視煩瑣的知識講解和不必要的考試考核,學生學得枯燥乏味。因此,筆者對課堂漢語拼音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1.從枯燥走向有趣——體驗快樂課堂
1.1 努力營造濃濃的學習拼音的氛圍
“良好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拼音第一課尤為重要。一位老師是這樣做的:首先給學生看一張投影片:畫面有一條小河,河對岸是美麗的花園。教師問:“小朋友,想不想過去玩?我們怎樣才能過去呢?”小朋友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說,我們可以坐船過去;有的說,我們可以從橋上過去……抓住這個契機,教師再告訴學生:"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學習漢語拼音了,漢語拼音就是識字和學普通話的'橋、船',我們學好漢語拼音,就等于坐上了船,走過了橋,那樣,我們就能來到美麗的童話樂園,自已看書讀文章了。大家一聽,馬上精神飽滿,興趣盎然。
1.2 設計趣味性強的游戲活動。趣味性強的游戲活動,對于正處在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的年齡段的孩子們來說很有幫助。因此,賦予枯燥的字母以生命,讓妙趣橫生的動感字母進入課堂,寓練習于游戲競賽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度過四十分鐘,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漢語拼音。
2.從被動走向主動——倡導自主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故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位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年齡雖小,但同樣具有主觀能動性,是有可能參與教育活動的人,他們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葉瀾教授語)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只有學生有了自主性,課堂才會真正富有活力,變得快樂起來。
2.1 遷移口語經驗,探究字母發音。兒童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是言語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的過程。在傳統的拼音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字母的讀音,教師往往煞費苦心,一遍又一遍地領讀,尤其強調發音的口型及舌頭的位置。實際上,對于字母的讀音學生并不陌生,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經常聽到或親口實踐著這些讀音,已經儲備了豐富的口語經驗。在課堂中,教師只需教師引導學生去探究發現,進行巧妙遷移即可。
2.2 憑借教材優勢,探究字母字形。拼音字母不像漢字表音、表形又表意。拼音字母抽象難記,沒有規律可循。因此,對于字母形的記憶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對此,新編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在編寫上進行了突破和創新,編排了生動形象的表音表形圖,為教者和學者提供了較大的便利。新教材中經過整合的情境圖,起到了很好的傳媒作用。每個字母都配有形象生動,極富童趣的插圖,有的圖表示字母的形狀。
2.3 自主學習,大膽嘗試,在探究中學習拼音,學會拼讀,掌握規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第斯多蒽曾說過:“知識不應該傳授給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教師應以學生個體的發展出發,大膽放手,主要以學生交流為主,在合作學習中競讀、互動、互學,培養他們自已讀書的能力。
3.從課堂走向生活——努力延伸課堂
課堂小世界,生活大課堂。要想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就必須讓課堂內的知識在課外得以延伸。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尋找生活中的拼音,如:食品包裝袋上的拼音標注,廣告牌上的字母、店名,甚至校門口校名的音節。孩子們的思絡一下子開闊了,學習不再枯燥乏味,學生告別了死記硬背。與此同時,語文學習的內涵擴充了,外延擴大了。
語言來源于生活。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努力為孩子們創設一種語言環境,最常用的是讓學生把帶調的音節和詞句聯系起來,說一個詞或說一句話,鞏固音節的同時,賦予音節以意義。
“善教者,師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師勤而功半。”我們相信,精心的準備后呈現的高效快樂的課堂拼音教學在使孩子們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會把快樂的種子學深埋在他們的心田。
參考文獻:
[1] 《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研究》主編.莘乃珍.人民教育出版社
[2] 《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 《小學語文教學》作者:許小慧.2004.3
[4] 《小學教學設計》作者:余錦霞.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