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順
【摘要】新聞策劃是一種創造性的智力勞動,它追求新、奇、特,其目的是為了爭取更多受眾的歡迎。創造性思維是新聞策劃者進行策劃活動的源泉。在新聞策劃過程中,認真研究受眾心理、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的強大作用,是取得新聞策劃效果的關鍵所在。新聞策劃的本質是創新,新聞策劃就是一個突破思維定式的過程。因此,在新聞策劃的過程中,就要運用策劃者的逆向思維、縱深思維、發散思維、超前思維等創造性思維,盡可能地滿足受眾日益變化的心理需求,并通過一系列別出心裁的創意,影響受眾的意識和行為,讓受眾樂于接受新聞傳播的內容,這樣才算得上是一種獨樹一幟的宣傳,才能讓宣傳效果實現最大化。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 新聞策劃 運用
一、創造性思維是新聞策劃的前提條件
伴隨著新聞競爭的加劇,記者的創造性思維顯得越發重要。新聞策劃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創造性思維的競爭。新聞事業是一項不斷求新的事業。只有那些帶著清香怡人的“鮮花”才能吸引受眾,只有那些活蹦亂跳的“活魚”才能吊起受眾的胃口。想要做到這一點,唯有別出心裁、標新立異。
當記者是這樣,搞新聞策劃要求則更高,更需要這種創造性的思想和活動。新聞策劃是一種高智力的創造活動,新聞策劃的一切活動都是創造性思維所支配的。新聞策劃就是要想前人未曾想、未敢想,未曾做、未敢做的事。無論是日常平淡的報道通過策劃出奇制勝,還是重大活動報道的深度競爭、突發事件報道的先發制人,都是媒體經常遇到的課題。在策劃實踐中,偶爾一次的標新立異是容易做到的,真正的策劃高手則是把同類的對象“包裝”一新,使其個個顯得別出心裁。對新聞策劃而言,即使經常遇到同類的新聞題材,也要和上一次不一樣。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不僅是重大活動,日常的報道也應納入策劃的范疇。
二、成功的新聞策劃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式
人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處理的問題大多是常規問題。每處理一次這樣的問題,特定的思維方式就會在頭腦中打下一次烙印。隨著一次次的重復,這種特定的思維方式就會成為習慣被固定下來,成為一種模式。這就是思維定式。
在新聞策劃中,我們也會關注有沒有“先例”,但與守舊思維最根本的區別是,策劃時尋找成功的先例不是為了照抄照搬,而是為了避免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為了追求新穎、獨特。新聞最講求一個“新”字,它要求我們時刻為探求新經驗、提出新見解、反映新情況而探索新的道路。一個策劃是否棋高一招,關鍵就看內容和形式能否突出一個“新”字。新聞報道策劃是一種創新的工作,它的策劃方案和行動,從內容到形式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都要不斷地超越自己和他人。
三、創造性思維在新聞策劃中的運用
(1)逆向思維。所謂逆向思維是指思維的主體逆事物和人們思維發展的一般方向而動的思維。這種思維能夠從新的角度發現新的問題,采用新的方式,取得新聞報道的最佳效果。一次,我報記者奉命去交警隊采訪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采訪大半天也沒得到什么重大的新聞線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已經半年時間沒發生重大交通事故了。起初記者覺得有些失望,但很快想到了事情的另一面。交通事故減少,無非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以來,駕駛人遵章守法意識提高;另一方面,交警部門執法力度不斷加大。而這一情況并未報道過。于是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很快寫出了一篇道路安全形勢大有好轉的新聞,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2)縱深思維。縱深思維最突出的特征是有真知灼見。新聞記者不只是歷史的記錄員,還要成為社會的觀察家,唯有深刻的觀察,才能有深刻的痕跡。許多媒體的深度報道就是運用了縱深思維的方法。一個資深記者,即使幾百字的消息,也會站得比別人高,看得比別人遠。2004年,國內大多數媒體都報道了一則關于全國人大代表打人的新聞,都對打人者進行了口誅筆伐。《南方周末》記者采寫了一篇調查性報道,不僅記述了打人事件的經過,還挖掘出打人的深層次原因是地方與航空公司之間的矛盾,分析了民航工作存在的隱患,給人以警醒。
(3)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充分發揮人的想像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力求擴大自己的審視范圍。
人的思維定式,常常使人的思想拘泥于一個時刻,而不能產生聯想。發散思維則不同,它會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策劃的基礎在于思考,思考的難點在于新意。既然有一個好點子,就應該想方設法把它用足。
在新聞采訪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人、一件事的發生發展往往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有多種結果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角度選得好,能寫出好新聞來。但是,如果我們的記者有心,審視“這一個”的周圍環境,透視“這一個”與其他個體和事物之間的關系,通過不同的組合,就能寫出不同的好文章來。這些文章突破以往常見的模式,給人們以新鮮感、新奇感。
(4)超前思維。所謂超前思維是指人們從正在發生的事物出發,遵循自然和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對該事物可能發生的變化及變化的趨勢作預見性的判斷。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信息量的驟增,人們要求獲得的新聞越來越多。從已經和現在的事實出發,對可能發生和必然發生的事實、現象或觀念,都是可以且應該報道的。比如,氣象預測、經濟預測等。
超前思維主要表現在超前行動。每逢季節轉換,一些傳染病便會隨之發生,比如暖冬過后容易爆發腦炎。如果記者對這一現象非常了解,就會趕在這個時候提前到學校或醫院,采訪學生、家長、醫護人員,報道實情,提出預防措施。這種報道,既能搶先,又能為群眾服務,當然受歡迎。
超前思維需要我們了解現在和掌握趨勢。對于一些自然和社會現象,比如,大雨過后可能會爆發山洪,低溫冰凍會造成道路濕滑,暖冬容易引發流感等等。只要我們掌握了素材,掌握了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就可能借用超前思維進行科學的預測,寫出有新意的報道來。
參考文獻:
[1]劉明華.西方新聞采訪與寫作[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潘堂林.怎樣發現新聞[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3]楊宜中.逆向思維對報道角度選擇的影響[J].軍事記者,2006,(06).
[4]趙振宇 田立延.激勵論[M].華夏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