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開亮
【摘要】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從生活實際、生活經驗中去挖掘知識的內涵。具體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加強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從而領悟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其關鍵就在于教學方式、手段的生活化。本文筆者從自身的教學經歷出發,探究了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希望能促進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發展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運用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也就是指通過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凸現教學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強調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運用到生活中去。它強調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生長點,讓學生能夠自主發展、主動參與。同時還強調教師設計教學時要注重三維目標的具體落實,要求課堂教學要做到師生相互作用、共同參與,實現學、思、行三者的有效統一。那么,具體來講,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呢?現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對此問題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活是豐富的,也是現實的,但數學知識卻顯得比較抽象。在教學中如果不把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在數學知識和學生已有的認知間建立聯系,學生學習起來就容易感到枯燥無味、難以理解。長期以往就容易導致厭學的情況出現。因此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首要任務就是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這樣不僅為學生體驗數學提供了機會,而且通過一些場景中的數學活動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乘法的基礎知識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情境導入:“同學們喜歡去游樂場玩嗎?現在老師就帶大家去游樂場看一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朋友在玩哪些游樂項目”?然后,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一幅游樂場的圖片。由于學生都去過游樂場,而且都喜歡去游樂場玩,所以學生們一看到圖片興趣就被調動了起來,紛紛發言,有玩小飛機的,有玩小火車的,還有玩過山車的……,接著教師又展示了一幅小朋友玩小飛機的圖片,問學生“從小朋友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玩得可高興了。咱們先來看看小飛機里有多少人?”學生通過數字疊加的方法算了出來,緊接著教師又展示了小火車的圖片,同樣引導學生算出了有多少人。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剛才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從而得出結論“在一個加法算式中,如果每個加數都相同,我們就稱這些加數為“相同加數”。這些算式就是在“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這樣就為乘法的引入做好了鋪墊,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所以,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還是原本比較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活躍并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二、從學情出發,利用生活常識烘托教學氛圍從
生活化的教學氣氛是實踐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積極發展的基礎,有利于促進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不同生活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置身于生活的氛圍,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思考和問題。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例如在講授觀察物體的相關知識時,筆者首先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盲人摸象》,講完后問:問: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們說的對嗎?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樣子呢?你能幫助他們想個辦法嗎?帶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給每一個組都發了一個獎品(有玩具小熊、鬧鐘、模型等),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桌上的獎品,問:“你看到了獎品的哪一部分?”各小組輪流說一說,說完之后,讓學生把獎品變換位置,再依照上述過程仔細觀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組中說一說。這樣筆者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點引入,引發學生的討論,再進一步通過禮物,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要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睌祵W知識雖然抽象,但卻蘊含了豐富的課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因此,在教學時教會要充分發揮這些因素的作用,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讓教師成為導演、讓學生成為演員、讓教室成為社會、讓講臺成為舞臺、”這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學習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探究生活問題,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在教學實踐中為了使學生對數學中的策論知識有所理解,能愉快地經歷探索“最佳對策”的過程,初步理解“最佳對策”的原理。除了把握好教學這個知識的深淺尺度,改進教學方法外,還應盡可能地充分挖掘、利用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的內容充實、豐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思想和方法,了解這些數學方法的實際應用。筆者首先從同學們感興趣的游戲入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讓學生分析不同策論的優缺點。最后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類似問題,體會對策論的實際應用。例如講授策略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田忌賽馬》的故事創設情景,故事結束后引導學生利用填寫表格的方法研究田忌第二次比賽獲勝的原因,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對策論的方法在這場比賽中的重要性。并通過研究學生會發現田忌可以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種,但他只用了唯一可以獲勝的。在齊王先出馬的情況下,孫臏對解決問題的所有可能性進行分析,并從中找到最好的方法。以最弱對最強,用局部的失利換取全局的勝利,這種策略正是運用了數學中的統籌優化思想。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僅發揮了生動的自定義動畫強大的交互功能,讓學生隨心所欲地模擬演示賽馬場景,而且激發了學生求知欲和表現欲,樹立了學生利用數學知識探究生活問題的意識,培養了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羅海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23)
[2]曹青.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1(14)
[3]熊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4]王晴晴.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