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森+李煒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黨中央出臺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和局黨委印發《實施細則》后,油田干部隊伍的服務意識、和廉潔意識明顯增強,工作效率和執行力明顯增強,黨員干部隊伍的聚合力和先進形象進一步鞏固。通過走訪調研、交流談心、總結反思,筆者認為受素質能力、自律觀念、發展形勢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干部對作風建設的認識仍停留在不觸及“紅線”的層次上,還不能嚴細認真對照“三嚴三實”要求,切實抓好工作作風建設,使干部隊伍的作風形象未得到根本性的轉變。第七社區管理中心課題組通過調查和吸收其他單位相關信息,針對當前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工作作風問題及對策建議進行了初步探析。
關鍵詞:油田干部隊伍;工作作風;對策建議
一、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存在的問題現象
面對油價“寒冬期”新形勢,部分黨員干部不能與時俱進提高履職能力,主動適應日趨精細的管理節奏和職工群眾日益務實的價值趨向,使自身的群眾地位未得到明顯改善。具體表現為“四缺乏”。
(一)學風文風缺乏渲染力。知識更新滯后。少數干部,尤其是基層單位的干部認為學的再深、再透用處不大,掌握上級方針政策、工作部署、規章制度仍停留在字面認識上,不重視新知識、新技能的更新和“充電”,知識面落后,做事教條古板。不善學以致用。一些干部不善于與職工群眾交流溝通,聽取意見建議,改進方式方法,實現理論學習成果與工作實踐的有效對接,組織開展工作無高度。講話官氣不減。在宣傳、教育和安排部署工作中,個別干部仍習慣于照本宣科、講空話、講套話,使職工群眾“聽不懂”、“聽不進”。諸如此類現象,使職工群眾對一些干部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
(二)思路規劃缺乏凝聚力。工作理念厚度不足。一些干部的工作理念偏重生產經營效益,缺少人本理念的實現方法和載體支撐,造成職工群眾不愿接受。謀劃工作神短氣浮。面對嚴峻形勢,少數干部高位不高,勇氣缺失,等靠觀望,把管理無漏洞、隊伍無問題、安全無事故作為追求目標,工作規劃缺乏前瞻性和活力。工作重點不突出。面對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化,少數干部不善于抓重點,適應形勢變化改進工作措施,工作中走著看、看著走,缺少招數和章法,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職工群眾的發展信心和斗志。
(三)履行職責缺乏帶動力。工作標準不高。少數干部對工作業務研究的不深不透,固步自封,做事“粗針大麻線”,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造成管理基礎不牢、隊伍士氣不高。組織能力欠缺。個別干部管理方法簡單,不注重過程管理,平時不抓緊,忙時亂應付,有困難強調客觀理由,工作質量止步不前,影響了隊伍的價值趨向。從嚴管理不硬氣。一些干部“怕”字當頭,怕激化矛盾、怕丟支持率、怕觸及同事的感情,嚴抓嚴管沒底氣,甚至放松制度執行量度,損害了干部隊伍公平公正、嚴以執紀的良好形象。
(四)聯系群眾缺乏親和力。融入基層不深。少數干部只愿意“凝聚”少數人,認為只有與群眾保持一定距離,才能形成“震懾力”,給職工群眾產生了高高在上的隔閡感。調查研究未能身心同下。一些干部簡單地把調查研究作為政治任務,不善于角色轉換,身臨其境傾心聽取意見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改進工作時效,致使職工群眾不愿意與干部交流溝通。解決問題真情不足。個別干部不能真心實意地看待職工群眾的利益訴求,時常把問題根源歸結其大局意識不強、素質不高,對待問題態度冷漠、消極應付,使職工群眾感覺不到組織的溫暖。
二、對策建議
“四缺乏”問題看似細微,卻關大體,關乎企業黨政組織凝聚力,關乎干部隊伍在職工群眾心中的分量,關乎黨風廉政建設成效,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予以克服。
(一)強化評估引導,走出認識誤區。加強學習成果總結評估。定期組織基層干部交流學習成果,總結評估學習實踐中的差距和不足,引導干部樹立危機感,加快知識更新,提高認識水平。加強思想動態分析評估。結合熱點難點問題,加強思想與行為相互轉化、思想行為與利益相關、人與環境互動等規律的研究分析,總結評估職工群眾思想動態和發展趨勢,引導干部以理明事、以事明理,提高評斷力和融合力。加強文風會風問題評估。通過懇談會、征集意見、講評點評等方式,總結發現文風會風中的問題,評估問題的危害和負作用,引導干部樸實講話、高效開會、誠信做事,不斷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二)延伸問責跨度,激發創業熱情。延伸跨度評審人本管理成效。對比評定干部任職前后職工群眾思想素質、業務能力和成長成才的變化走勢,對隊伍管理水平停止不前或下降的進行問責,強化干部的人本觀念。延伸跨度評審管理規劃成效。結合上級要求,評定干部分管工作發展規劃的實施效果和預期效應,對不符合發展需要的進行督導改正,對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進行問責,督促干部保持創業激情,避免虎頭蛇尾現象。延伸跨度評審工作業績。對比評定干部原崗位和現崗位的履職情況,對創業激情和工作業績下降的進行督導整改,對消極應付、不求上進的進行問責,防止因事業心不強造成的負面影響。
(三)建立履職清單,監督責任落地。建立責任清單。根據崗位角色不同,圍繞“該干什么”、“如何干”、“干不好怎么辦”三大問題,劃清履職底線和禁區,分別建構責任標準和執行不力問責制,激發干部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建立能力提升清單。適應發展要求,因崗制定業務能力、創新能力、調處能力等項目提升清單,定期組織考核評價,鞭策激勵干部自覺提升素質能力,避免本領恐慌,增強示范帶動作用。建立標準質量清單。貫穿工作關鍵點,削減自由裁量權空間,制定工作流程、組織實施、目標任務等標準質量清單,強化過程督察,督導干部積極思為、主動作為、從嚴管理,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四)完善評價尺度,增強勤民動力。完善政績評價尺度。從筑強發展根基的視角出發,把民情民意反映渠道是否暢通、依靠方針是否落實、權益保障體系是否完備、廉潔從業規定是否落地等納入干部業績評價范疇,約束干部守牢“為民務實清廉”的政績觀。完善群眾工作評價尺度。將基尼系數、信訪數量、群體性事件發生率、熱點難點問題辦結率等指標納入群眾工作評價體系,以權利制約權力,增強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主動性。完善親民勤民評價尺度。將聯系幫扶、走訪調研、深入基層等工作效能納入干部日常工作評價體系,把聯系群眾工作效果交給群眾評價,引導干部誠心真心服務職工群眾。
三、結束語
面對新形勢、新常態,需要干部從講政治的高度、謀發展的角度、看實效的尺度來衡量作風建設。然而部分干部依然不能與時俱進提高履職能力,不能主動適應日趨精細的管理節奏和職工群眾日益務實的價值趨向,存在著“四缺乏”問題,折射出了干部隊伍中的不實之風。問題看似細微,卻關大體,關乎企業黨政組織凝聚力,關乎干部隊伍在職工群眾心中的分量,關乎黨風廉政建設成效,因此,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予以克服。
參考文獻:
[1]梁治平.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應解決好十個“小問題”[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9.12(6):64-66.
[2]張金龍.構建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常態機制問題研究[J].黨的生活(青海).2015.13(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