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寶+李德路+張剛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勞動者的職業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情況出現的問題,通過理論分析和走訪調查實踐結合的方法,深入分析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旨在為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教育工作提出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高職學生 職業素質 對策分析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要求畢業生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但是通過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教研課題對學院學生的研究調查,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訓現狀和社會企業的崗位需求還是有差距的。如何滿足職業素質培養的要求,成為高職院校的焦點問題。本文以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職業素質培養現狀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分析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現狀及方法對策。
一、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自身的不足
1.缺乏職業規劃
高職學生進入大學后,一方面從中學到大學,學習環境的改變需要他們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要在大學里適應社會,掌握職業技能,對他們的適應能力是一個挑戰。一般來說,高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較薄弱,進入大學后降低學習要求,僅僅滿足于應付老師的日常課程教學任務。雖然在就業指導課程上學習了職業規劃的方法,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對目標規劃投入主動學習時間,這就必然影響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
2.對職業認同不足
學生對自己職業認同無疑是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基礎,但是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由于受到社會部分人對職業教育的偏見的影響,某些學生并不認同自己的職業發展,對以后的就業崗位不感興趣,普遍缺乏職業認同感。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對專業課程的學習不感興趣,形成惡性循環。大三找工作時自我評價偏低,表現為對復雜工作崗位的畏難情緒和待人接物的不自信。學生普遍偏愛簡單輕松的工作,不愿意去條件艱苦的工作崗位。
(二)學校對職業素質培養的不足
1.教育觀念滯后
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都源于本科院校,不自覺地就會應用本科教學,重理論而忽視實踐操作。這種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很難學會一門職業技能,所學理論知識脫離實踐操作也會在考試后迅速忘記。高職學生若既不能掌握理論知識,又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在走上就業崗位時無法具備必需的職業質素,即使通過崗位培訓學會一項基本專業技能也無法很好地融會貫通,只能進行簡單的、重復性的勞動。
2.缺少企業參與
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職業環境。高職院校應打破學校單獨培養學生的傳統觀念,聯合用人企業一起創造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新型培養模式,合作編寫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標準,組織企業班、訂單班。學校引入企業教師,定期派出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還要在學校里引入職業教育氛圍,用環境影響人,理論結合實際,教室結合現場,以培養具有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人才。
(三)社會家庭對職業素質培養的不良影響
1.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人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拜金主義等。這對正在成長的高職學生產生不利影響。
2.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通過調查,高職學生家庭教育情況是不容樂觀的。首先,高職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父母都有過外出務工情況,這樣就造成學生在成果過程中缺少父母的管教;其次,高職學生大都是“90后”,獨生子女,受到長輩的溺愛,造成一些高職學生不能夠也不愿意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
二、解決對策
職業素質包括職業道德、待人接物、創新能力等方面,職業素質水平直接影響高職學生就業及之后的職業發展情況,因此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教育是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把職業素質培養融入教育教學
職業素質培養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要將職業素質教育內容納入課程標準,融入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課程標準要根據職業崗位的實際要求和學生的職業發展要求設置。在教學過程中要對職業素質培養的基本要求做規定,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現場調研等方式,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緊密結合,實現職業素質和教育教學的融合,把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要求落實到具體課程中。
(二)深入開展校企聯合
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工作不能脫離企業職業要求,也不能完全依靠企業,等到學生畢業后到企業在進行培訓學習。應該以學校為主體,采用企業參與的聯合辦學模式,邀請企業人員共同編制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崗位職業素質的要求制訂培養方案,在培養模式中采用校企聯合、工學交替等方法,把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鼓勵學生做“職業人”,通過企業途徑多下現場,了解企業和職業崗位要求,把職業素質的要求貫徹到校園文化建設中。
(三)推行職業素質考核
目前,大多數考核評定都是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忽略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的考核,這樣的考核體制是不利于職業素質培養的。職業素質考核要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職業素質、技能,考核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也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情況進行考核,既要包括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又要包括校外實習、頂崗實習的表現。要體現綜合性,引導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方向。
(四)高職學生的自我加強
1.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高職學生應及早制定職業規劃,充分認識自己的特色與優勢,熟悉自己的職業路線。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要有信心,了解崗位發展及帶來的工資待遇和對社會的貢獻,并愿意積極進取,根據相應的企業崗位發展自己的職業素質能力。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學和企業實習實踐過程,逐漸增強自身能力,適應就業崗位的需要。
2.加強個體素質發展
部分高職學生雖然掌握了職業技能,但缺乏職業素質,表現為敬業精神不足,缺乏職業發展長遠目光,與人交際能力不足等,以上種種都會對職業發展造成制約。學生應對自己的工作有中長期規劃,仔細考慮工作崗位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干一行愛一行,只有這樣才能干好工作。高職學生還要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加強鍛煉,在校期間多參加各種活動,鍛煉自己,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勇于挑戰、磨礪自己。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最主要途徑是學生對自己的磨煉培養。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對勞動者提出更高的職業素質要求,高職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必須體現職業特色,職業素質的培養與社會企業的各方面發展息息相關。高職院校對職業素質培養加以重視,才能培養出社會企業需要的高素質員工。
參考文獻:
[1]彭英姿.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現狀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
[2]陳薇薇.對高職教育中非專業素質培養的探討[J].文教資料,2011(35):233-235.
[3]吉飛.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有效途徑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9(8):43-44.
[4]陶大偉.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工作有效途徑的探索與實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6):150-151.
[5]應曉清.試論就業導向視野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0(20):75-76.
[6]蓋曉芬.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8):114-115.
[7]歐陽建友,李星星.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現狀分析[J].當代職業教育,2012(12):60-62.
基金項目: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研究課題(ES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