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任務。本文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發展面臨的困境出發,闡述了通過將生活融入到數學知識中、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以及探究式學習等方法,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思維能力;培養
1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發展面臨的困境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具有較高的抽象性與嚴密性。而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其自主學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對復雜的數學符號和圖形容易感到枯燥和厭倦,使得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到困難與畏懼心理,成為小學數學的“學困生”。對于這種現象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將不利于學生以后的數學能力的發展,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小學數學是一門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學生在對小學數學進行學習時,不能一味對課本內容進行死記硬背,而要進行積極思考和主動探究,在充分理解數學內容和現象的同時,對其中反映出的客觀規律和道理進行探索,從而擴寬自身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對于小學生自身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小學數學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2.1掌握扎實基礎知識
數學是一門知識性和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具有很高的要求,學生的數學思維分析能力必須具有獨特性和綜合性的特征,如果缺少了先前的知識積累,就無法產生數學思維的火花。教師在對數學解題教學的時候,必須從基本原理和概念出發,才能準確地給學生對習題中的數學基礎知識進行解讀。如果學生沒有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知識體系和經驗積累,就很難對這個問題產生解決思維,很可能會誤入歧途,進入思維的僵局,不利于良好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小學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教育中一定要注重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打下牢固的數學基礎,這是學生發展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學生對數學素養的關鍵內容。比如,小學生在學習《對稱圖形》這一課的時候,只有掌握了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和原理,才能夠應用到數學學習中。
小學教師在平時數學教學課堂中,要注重學生掌握數學的基本原理和理論,使用豐富的基礎理論武裝自己,豐富自己的頭腦,為下一步進行數學思維分析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授《3的倍數特征》這一課程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道課后作業:下面的幾個數字中,哪幾個能夠被9所整除?66;456;666;999;927;8910。通過作業的方式,使得同學們在掌握能夠被3所整除的數字后,進而通過自主探索發現,能夠被3整除的數字,就可以被9整除。這樣,學生就掌握了整除與能夠被3整除的數等各種數學知識的積累,從而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2.2將生活融入到數學知識中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應用于生活和實踐,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也不能與現實生活脫離。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通過引入與日常生活內容相關的數學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探索數學的奧秘,從而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提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通過真實的生活情境模擬,可以更好地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生的興趣,認識數學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從而使得學生發揮數學學習的主動性,運用數學思維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例如,教師教授二年級下冊《派車》的時候,可以對課本中的案例進行替換和處理。教師可以采用學校寒假冬令營活動需要派用小轎車、面包車的案例進行教學,學校組織25名學生進行寒假夏令營活動,其中小轎車每輛可容納3人,面包車每輛可容納8人,讓學生計算該如何派車才會更合理。這類從生活中取材的問題可以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學生可以根據題意,算出方案:2*8=16(人)、3*3=9(人),這樣可以得出需要3輛小轎車和2輛面包車即可。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案例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增加5名教師隨行的話,又該如何派車呢、因此,學生可以根據上面的案例很快得出:3*8=24(人),2*3=6(人),從而確定需要三輛面包車和兩輛小轎車。通過身邊真實的夏令營的例子,使得學生用數學的思維去看待身邊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數學能力,提升其數學思維。
2.3進行探究式學習,激發學生思維
探究式教學是指在學科教學時,教師不直接對理論和方法進行講解,而是通過給學生提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案例和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和思考,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通過獨立的觀察與思考,探索問題的解決辦法,從而掌握相關學習內容,促進自身思維能力的提升和學科素養的培養。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采用數字猜成語:0+0=0表示一無所有;1×1=1表示一成不變;1/2表示一分為二;333……555……表示三五成群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調動課堂的氛圍,啟發學生的思維方式。幾個簡單數字被加工后,其中就包含了如此多的情趣、寓意。采取這種形式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思維和探索能力。在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積極轉變自身角色,引導學生發揮課堂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我們已經學習過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那么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這樣可以使得同學帶著數學問題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數學學習中積極探索和思考。在經過教師的講授后,教師可以給出長方形長8,寬6,讓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求出和此長方形同底同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可以根據課堂內容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融會貫通,得出:6*8=48,即平行四邊形面積為48。
3總結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單純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灌輸,要把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作為課堂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只有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稅忠.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73-74.
[2]艾麗.愛質疑:開啟創新思維的鑰匙——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6,(3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