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蘭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教育技術手段也在不斷提高。20世紀,人類科技最偉大的成果之——網絡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并被一一引進教育教學,學生的閱讀不單是圖片、文字,且有大量的視頻數據、有聲讀物、動畫。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資源,對形象的生動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了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方法策略
多媒體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過程變得豐富多彩,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工作,實現了很多傳統教學很難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多多提倡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質量。在當下社會,多媒體已經被廣泛使用,但是我們仍不能夠忽略它的缺點,要及時的糾正使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產生的錯 誤,只有當我們能夠很好地運用這樣技術以后,我們才可以一步步地發揮多媒體的優勢。
一、何為多媒體
多媒體是什么?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它的概念,“它是融文本、圖形、動畫、影像、聲音于一體,具有強大的文字、圖像、聲音等處理功能的一種媒介。”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它,能夠充分營造出符合學生視覺、聽覺、思維特點的認知教學環境,使教學輕松簡捷,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心、腦等器官,使學生產生的認識更加深刻、記憶更加持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愉悅的心理狀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有句話用在這里再合適不過了,那就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圖畫等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能夠創造書本中的氣氛,跳動孩子們的各個感覺器官,能夠使他們耳濡目染,慢慢地融入到書本中所描繪的那種情境中去,達到與作者進行靈魂上的溝通,達到靈魂上的共鳴。更重要的是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激發孩子們展開想象和聯想,把書本中死板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繪聲繪色的客觀世界和真實生動的人類生活,使他們在真切的環境中達到美的熏陶,情的渲染。例如“濟南的冬天”,這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文章。在實際的教學中,可根據文章的結構安排,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給孩子們展示濟南冬天的美麗圖片,讓孩子們感受到濟南冬天的迷人,讓他們對其產生學習的欲望。緊接著放映一組幻燈片和一些短的視頻,帶孩子們進行一次濟南冬天的美景之旅。最后,結合自己的講解以及一些相關的課件,對內容進行系統性的講解,達到較為理想的講解效果。這樣,多媒體的運用既促進了孩子們對知識的理解,達到了很好的愉情與求知的效果,很大限度優化了教學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利用多媒體科學、準確、生動、形象、視野寬闊等方面的教學優勢,能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例如:教學“筍芽兒”一課。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了解竹筍的生長過程中,學習筍芽兒沖破一切阻力茁壯成長的精神。課前教師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觀的錄像。將青翠欲滴的竹葉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知竹筍的形、色。此時及時提問:筍芽兒是怎樣成長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長條件?誘導學生思考。接下來教師可邊講故事、邊放“雨聲”、“雷聲”的錄音,邊投影各種情景,讓學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隨著文中各種情景的出現,輕松愉快饒有興致地學習了課文。可見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更容易走進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從而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理解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利用多媒體豐富學生表象,發展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教學中創設想象的氣氛與環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礎。只有在歡愉舒暢的自由氛圍中,學生才能夠、才敢于去盡情想象。并在想象中展開豐富的聯想,擴展自己的思維,從而達到創新。在學習“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中通過司馬光在緊急時刻生出智慧,砸破水缸,就出小伙伴就能看出司馬光有那中聰明的智慧。從而引發學生思考和想象,自己在生活遇到哪些事情能夠馬上想到辦法解決,如果碰到一些緊急情況自己會怎么做,發展自己的思維,從而提出創新的辦法。在學習“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時,老師可以放映每個時期黃河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深思變化的后果,同時鼓勵學生展開思維,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對黃河治理的一些方法。通過多媒體生動的展現,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思維發散到各個地方,各個時空。
五、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寫作,提高綜合素養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且病句錯字連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視聽媒體創設情境,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如在“三八”婦女節前,讓學生寫“夸夸我的好媽媽”、“媽媽,我想對您說”等,但容易寫空話、套話。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樂曲聲中,讓學生看從VCD碟片中轉錄的“懂你》”,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凄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官,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完全進入了角色,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對媽媽的愛盡情地寫了出來。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錄像媒體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齊上陣,讓他們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不斷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豐富了寫作素材,使“巧婦”常為“有米之炊”。
總之,能夠正確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并恰如其分地將它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有助于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但多媒體技術決不是簡單的拼湊,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熟練地掌握多媒體技術,一切以語文教學目的為出發,讓多媒體技術真正意義上成為語文課堂教學有力的的臂膀,為語文課堂教學增色添彩!
參考文獻:
[1]劉文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4(35).
[2]呂劍茹.小學語文課堂中多媒體輔助教學適切性問題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2013(08).
[3]于振華.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的優勢及其優化[J].教學與管理,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