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最難教學的部分,二者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著相輔相成的密切聯系。本人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試圖從一年級開始,分階段,分目標的逐步培養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摸索了一些經驗做法,通過“四個堅持”,培養“四種能力”,以實現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共同提高。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閱讀”是人們收集信息,拓展思維,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寫作”是人們認識世界,表達情感,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最難教學的部分,二者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著相輔相成的密切聯系。培養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要從一年級開始抓起。比如,一年級接觸“看圖寫話”,學會用一兩句話為一張圖片注解;二年級嘗試“創編詩歌”,通過大膽創造,將思維無限放大;三年級定期記“日記”,用學生不同的視角記錄相同的事件;四年級明確“作文”寫作規范,親身感受閱讀和寫作在語文中的分量;五年級進入全面提高階段,讓興趣深扎學生內心,品嘗成功的喜悅。具體的培養方法,重點要做到“四個堅持”,培養“四種能力”。
一、堅持口語訓練,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針對小學生年齡小,心智發育不成熟,家庭環境各異的特點,培養語言表達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要經過一個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過程。這樣一來,口語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根據課堂發生的一件事,引導學生作訓練。從一開始學生能夠準確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可以了,到后來逐漸加上感受、體會等內容,豐富表達內容,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發揮想像,以達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比如,以《你最想和老師說的話》為題,讓學生說一說對老師的感謝,學習上的困難,生活上的煩惱,等等;再比如,以《我的家庭》為題,嘗試雙向口語表達,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增強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讓“說”起來容易“寫”出來難的情況都變得容易起來。
二、堅持閱讀分享,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的關鍵所在。一個良好的閱讀能力會讓人終生受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推薦閱讀書目,并在班級與同學們交流探討,分享閱讀體會。一方面,通過討論,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閱讀帶來的自信心與日俱增;另一方面,通過交流,能夠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同時,要積極鼓勵學生根據個人愛好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增強學生在分享閱讀感受時的成就感;引導學生著重閱讀書目的《前言》、《序》或《后記》,了解書目的寫作過程和背景資料,更加有助于學生理解。通過自主閱讀,這樣所寫出來的讀書筆記,更能體現學生的主動性,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堅持素材積累,培養綜合分析能力
小學生寫作普遍的一個突出現象就是蒼白、簡單。這既是對字、詞的積累不足,也是對寫作素材的匱乏。積累多的學生往往語言豐富,生動優美,結構合理,主題突出;積累少的學生往往蒼白無力,如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樣。那么,對于積累到的素材如何適當的應用在作文中,這就需要學生同時具備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素材用的準確,對作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素材用的不準確,作文會顯得差強人意。重點要做好四方面的積累:一是在生活中積累,我們每天上學、生活、工作,都會發生一些事情,都要留心觀察。比如今天下雨了,同學們被澆成了落湯雞;樓下的小樹開花了,等等。二是在閱讀中積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做筆記,把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三是在詩詞歌賦和名言警句中積累,這些匯聚眾多名人的妙語智言,都凝結著做人的道理,暗藏著故事。四是在優秀作文中積累,學習優秀獲獎作文的寫作手法和結構,學以致用,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四、堅持授人以漁,培養書面表達能力
老子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說的是傳授給人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這里所說的就是在培養上述語言表達能力、自主閱讀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同時,還要傳授學生閱讀和寫作技巧,以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小學生常見的記敘文寫作,是寫作的基本功,這里的技巧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內容。學生很容易把這幾方面內容寫清,卻極容易呆板。過于呆板的技巧是無法提升寫作能力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時間、地點并不非要直接點明,可以通過其他的描述方式間接表達,比如,“通紅的晚霞”代表著傍晚,“小明和媽媽緊緊擁抱在一起”代表著與媽媽和好了,再比如,文章寫作采用倒敘、順敘還是插敘,都是寫作技巧。對于小學生,還應該掌握如何對寫作進行構思和布局?如何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如何借物喻人?如何讓作文扣題不跑題?等等諸多內容。要通過這些技巧,讓學生體會到閱讀和寫作的魅力。
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聯系。”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伸。因此,要重視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將“閱讀”根植于“寫作”的土壤中,教會學生在“閱讀”中學“寫作”,不斷提高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清友《小學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研究》《陜西教育》,2006.9.
[2]王樂之《小學中年級作文兒童化觀察的實踐》(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06.9.
[3]梁曉聲《小學生如何寫好作文》青島出版社,2015.03.
[4]廖勝根《學習習慣該如何培養》成都地圖出版社,2013.09.
作者簡介:孫愛偉(1978-3),女,內蒙古赤峰人,哈爾濱花園小學(哈西校區)教師,從事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