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喜
【摘要】高中政治課是塑造學生價值觀和社會意識的關鍵環節,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公民認識,對社會進步方向和個人未來發展都會產生重要影響。本文對高中政治課教學培養公民認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作出分析,并從教學環境、教學方式、實踐活動和國家意識的培養四個方面提出了培育對策。
【關鍵詞】高中政治 公民認識 政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79-02
一、學生公民認識培養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培養公民認識是由社會發展的主體趨勢決定的。首先,新課程改革中對政治教材和教學內容的細微調整、高考試題的對公民認識的考察逐年增多都體現了公民認識在教學體制當中逐步受到重視。其次,從當前現狀來看,學生對公民意識的欠缺,對時政新聞的淡漠都使培養公民意識成為當務之急。最后,教師本身即具有培養公民德育責任的義務,關注公民認識的培養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高中政治課程教學與公民認識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對公民認識的培養已經寫在了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之中,二者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完全可以將高中政治課教學額作為培養學生公民認識的主要基地。政治課程含有豐富的公民認識教育資源,在內容上具有學科優勢,高中生正處在社會化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進行社會意識教育的最佳時段,具備年齡特點優勢,在培養公民認識的過程中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過高中政治課教學培育公民認識的對策方式
1.創設課堂環境和教學氛圍
通過高中政治課培育公民認識,不能只依靠課堂上對教學知識的灌輸,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心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增進對公民認識的理解,這需要打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首當其沖的就是對課堂環境和師生關系的塑造。教師應具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盡力突出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講授政治課程時,可以在課件中、在授課過程中給學生增設“小彩蛋”,通過讓學生挑錯,發表演講、主題討論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用自身行為展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將民主意識刻入學生心中。
2.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是落實公民認識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重要支點。想要培養公民認識,必須注重發揮課堂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研讀,積極促進資源整合,全面把握教材當中公民認識的有關規定,采用別開生面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在實踐當中,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將枯燥的政治概念和政治理論轉化成為學生熟悉并且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學生可以通過對生活情境的探究和模擬,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還可以通過合理設問,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不確定的問題進行提問引導,另外,角色模擬方法也能夠使學生獲得參與體驗,親身感受公民認識的意義所在。
3.從教材入手,將時政熱點和實踐活動相結合
高中政治課教材本身即以生活作為課程的主題,要培育學生的公民認識,就需要深挖教材,從教材中的知識點和政治觀念入手,將時政熱點和實踐活動融入其中。教師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教學時,可以以時政熱點作為例證,既能夠喚醒學生的公民意識,又能夠增強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和認同。除了課堂教學之外,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將公民認識教育內化為學生的公民品質,讓政治課教學落到實處。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社會調查、社會實踐、辯論演講、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真切地體會到公民意識的作用。
4.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民族認同感
高中政治教學和公民認識的最終目標都是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實踐行為,在這一過程中,創新教育方法,深化道德實踐,引導學生堅守道德準則和道德規范,產生積極向上的理想和信仰,從而締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還需要與實踐情況相結合,讓學生在觀察、討論、質疑、探究的實踐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品格。最后,高中政治教師還需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國情教育,培育民族情懷,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認同感,健全學生人格,在學習具體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價值觀,讓學生隊國家的情況具備清晰的認識樹立積極的態度和情感,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為公民意識的產生和發展建立起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改.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旬刊,2010(8):25-26.
[2]郭利萍.淺論高中政治教學“公民意識”的培養[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s3):202-203.
[3]劉海.試論高中政治課教學如何培育學生的公民意識[J].教師教育論壇,2015, 28(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