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教育形勢下對小學生的教育要求也在不斷地增加,加強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新構建,是提高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教學方式。本文從創新思維的心理指導構建方式、創新思維的行為指導構建方式、創新思維的環境創造構建方式,三個方面分析了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構建方式,供從事小學美術教育的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創新思維 新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195-01
美術教學是小學教學中的一個科目,美術課程能夠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學習,幫助小學生培養審美意識,也是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課程。創新思維是當下教育中所提倡的一種新的思維模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闊新的思維,提高對新事物的認知能力,因此將創新思維的構建與小學美術教學相結合,是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
一、創新思維的心理指導構建方式
創新思維的心理指導教學方式主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發揮美術教學的魅力,將美術教學的課程與豐富的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增加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體會到美術學習的趣味性,并將這一興趣轉化成學習美術的熱情,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率,進而實現了小學美術課堂上創新思維的新構建。例如,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烈,在教學中教師要很好的利用這一點,增加教學內容的新意,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講解三原色的混合這一課程時,將三原色中任意兩種顏色混合起來就能得到一種新的顏色,這一顏色的變化小學生在之前沒有見過,會產生很強烈的好奇心,就會自己投入到其他顏色的混合實驗中,在實驗的過程中還可以總結出不同顏色的混合規律。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美術學習的規律,能夠加深學生的對這一學習成果的印象,提高記憶效果。
二、創新思維的行為指導構建方式
(一)加強美術技能培養方式
美術學習的過程是也是不斷在培養美術技能的過程,美術也是一種以實際動手操作為主的教學課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小學生美術技能的培養,以提高美術技能為教學任務,學生的美術技能提高對創新思維的新構建有著很大的幫助。例如,美術上訓練技能的課程有很多,比如蠟筆繪畫的造型和上色、對各種折紙作品的剪裁和粘貼、手工作品的制作等,在進行對這些課程的講解時,要注重讓學生投入到實踐中,自己動手繪制或制造這些美術作品,對每一個學生的作品都認真的評價,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對美術技能的掌握,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實現對創新思維的擴展。
(二)增加小學生的想象空間
創新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想象空間增加,有更多新的思維在腦海中形成,進而根據可以實施的想法制定適合的計劃,實現對創新思維的實踐。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多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布置課堂作業時可以該給出思考空間較大的題目,如用廢棄物制作一種既環保又美觀的手工工藝品,這種題目下學生科發揮的空間就非常大,在學生思考的時候也增加了想象空間,實現了對創新思維的構建[1]。
三、創新思維的環境創造構建方式
(一)對美術作品進行展示
美術的主要載體就是美術作品,小學生在美術作品的創造中也能感受到美術作品的魅力,體會到在創造美術作品中的情感陶冶,進行美術作品作品的展覽是把學生的做與看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觀看其他同學的么美術作品時也能開闊自己的美術思維,并且還可以激勵其他學生,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意識[2]。
(二)鍛煉學生評價能力
只有在評價中人們才能成長和進步,小學生更是如此,因此鍛煉小學生的美術評價能力也是培養美術創新思維的一種有效方式,在美術課堂上的評價的方式主要分為自我評價、師生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例如,在小學生思維能力有所發展后,對學生的作業的評判可以采取學生互評的形式,讓學生以自己的審美角度來評價其他同學的作品,教師在學生評價結束后進行總體總結,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提高小學生的評價能力,培養創新思維。
小學生在各方面的思想意識上都不完善,需要美術教師在教學課堂的引導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小學美術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構建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校美術教學的目標出發,結合科學的美術創新思維培養方式和自身的教學經驗,做到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良好構建。
參考文獻:
[1]趙永芳.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新構建[J]. 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2,06:29.
[2]李丹.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2:217.
作者簡介:
高靜(1978.9-),女,漢族,山東淄博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現從事小學美術教學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