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英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將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滲透到體育教學中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現代體育教學早已經不再是單單依賴教師的專業技術知識,反而要求體育教師要具備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久的任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因此需要教師和學生在思想和健康上不斷積累以此來達到心理上的真正健康,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高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 途徑 實施 思考
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健康頻頻出現問題,因此各高校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并配備了一些專業的心理教師,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了正確的指引以及幫助。而體育教學因其本身所獨有的特點,體育教師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心理學的理念為指導,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采取恰當的方式方法進行訓練,從而對學生施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并切合實際的解決學生中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從根本上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在體育教學中,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改進教學方式
當前,我國體育教學就是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并提高學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目標。各高校緊緊圍繞這一基本目標,在體育教學中明確指出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提高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力、耐力和抗壓性,激發學生的體育潛力,穩定學生的心理情緒,并提高學生的自控和心理適應能力。
我們通常所說的體育教學方式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能夠快速且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而使用的一些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針對相同的體育項目,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那么對學生所造成的心理健康影響也是不同的。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都過于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教學方式也非常單一和枯燥,通常用到的教學方式也無非是講解法、示范法和反復練習法等。自新課改以來,體育教學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并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教學過程中的滲透和實施,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開展體育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訓練機會。例如,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責任心,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意念教學法就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加強自我控制力,調動學生積極性,鍛煉學生意志等。
二、以激勵的方式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可以通過激勵的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從行為的角度來說,學生的學習效率是由學生的能力和教師的激勵所構成的函數。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的結果。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激勵與效率是成正比的。通常激勵的方式可以分為物質激勵和語言激勵:其中物質激勵就是通過物質獎勵來激勵學生,如獎學金、助學金和獎品等;語言激勵就是通過語言的方式激勵學生,如表揚。在教學中,教師最為常用的就是語言激勵,而這也是充分滿足學生尊重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別是一些差生,取得的學習成果哪怕看起來非常微不足道,但是教師也要給予肯定和表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表揚時,也要選取恰當的場合,如具有相當數量學生的場合,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了學生的斗志,而且也極大地鼓舞了在場的所有學生,使得學生為了得到教師的表揚而不斷努力。教師在運用語言激勵時,有三個事項需要注意并把握:第一,對學生進行表揚的前提必須是學生付出了努力之后才完成或達到的,并且教師設置的條件必須是需要學生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可以做到的;第二,對學生進行表揚時,語言要適當并準確,切勿使被表揚的學生因此而產生過于自滿的情緒;第三,在對個別學生進行表揚時不可貶低其他學生;對所有學生表揚時也不可貶低個別學生。這樣才能推動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和滲透。
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知識水平
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引導者,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所起到的引導、組織、激勵和幫助的作用非同尋常。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體育教學想要實現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目標,關鍵在于教師對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的選取。體育教師只有通過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才能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式。因此,學校應加強體育教師的在職培訓和短期的進修工作,根據專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和課程要求,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在豐富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同時,提高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也越來越頻繁,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一定要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抵制不良因素對學生的侵害,培養出身心健康發展的全面型人才。由于體育教學本身所特有的實踐性、競爭性、公開性和集體性等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和影響。學生心理易于變化且復雜,對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觀察分析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以滿足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為前提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鍛煉學生意志,提高自信心,從而使得學生能夠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秦中梅.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
[2] 傅君芳.從系統論看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協同運作[J].浙江體育科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