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競++劉洛寧++程敏++李寧
【摘要】本文基于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立足于人的培育與發展,將“以人為本”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指出就業指導工作在“以人為本”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試圖通過闡述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與馬克思關于人的發展理論的關系,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就業指導工作有機融合,以探索和構建以學生為本的具有實用價值的就業指導工作模式,實現馬克思關于人的發展的理論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建立的有效性指導。
【關鍵詞】以人為本 就業指導工作模式 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18-02
一、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與就業指導
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理論
馬克思把人的全面發展闡述為:“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也就是說,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應當包括人的體力與智力、人的社會能力等因素的全面發展。主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進行分析。
從橫向上來看,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體現在實踐活動的全面發展、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實踐活動的全面發展指人們不僅從事物質生產、經濟、政治等活動,也積極參加科學、文化、德育等活動,人們正是通過參加這些活動,滿足了自身需要,豐富了社會關系,提升了個人素質。人的全面發展在這就需要不斷完善一切社會關系。按照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理論,人的全面發展還指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
從縱向上來看,人的全面發展指的是“個人的全面發展”或者“全面發展的個人”,主要指向人發展的平等性與多樣性。
2.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就業指導工作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具有豐富的內涵,這無疑為我們重新審視新形勢下就業指導工作的對象和價值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閾,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就業指導工作的理論基礎、就業指導工作是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實際應用。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1)就業指導工作的模式傳統單一,缺乏創新性
很多就業指導課程存在諸多不足,由于缺乏大量的實證研究與調查研究,導致就業指導課程過于學院化;就業指導課程主要面向畢業生,急于在短時間內幫助畢業生解決所有問題,過于急功近利;從長遠來看,這種以管理為主的就業指導模式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更無法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意識。
(2)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過于常規化,缺乏針對性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的內容仍停留在為學生辦理畢業手續、提供就業信息、開設關于求職禮儀、面試技巧講座等比較傳統的事務上,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往往只針對畢業的年級進行就業指導,未能將其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集體訓導式的就業指導較多,缺乏個性化、具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
(3)就業指導工作體系缺乏規劃性,系統性不強
缺乏規劃的就業指導,由于缺乏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輔導以及個性化輔導,使得就業質量不高,不利于畢業生職業生涯的連貫發展,同時降低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誠信度。由于就業指導工 作的系統性不強,沒有全面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模糊了就業指導工作的目的與內涵,造成就業指導工作的功利化與短期化,曲解了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2.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溯因
(1)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認識不足
就業能力不僅是指獲得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維持工作和獲得職業發展的能力?,F在大部分高校從事一些注重使學生獲得暫時就業機會的工作,對就業能力認識的不足,把大學生就業能力僅僅視為其獲得工作的能力,沒有將就業能力視為是一種給予學生終生有益的持續發展的能力,并將其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
(2)忽視了現實人的存在與發展所需
一些高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己任,卻忽視了職業系統對于大學生有著怎樣的需求,即忽視了大學生作為人的存在與發展所需?!盁o視人發展自身的各種需要,無視人的個性的豐富和發展,企圖單純按某種社會需要去塑造出某種標準件來”的教育,只能培養出缺乏理智和情感,沒有興趣和愛好,生活態度冷漠,精神生活貧乏的對象。
(3)輕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教育者在大學生人格培養上有著重要作用,很多高校過分追求就業率,給畢業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忽視了學生陽光心態的培養,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引領。輔導員只是停留在積極拓展就業信息和就業技巧介紹等內容的宣講,忽視了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深層次的就業輔導,輔導方式也缺乏多元和創新。
三、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模式的構建—以中華女子學院高職學院為例
1.規劃式指導模式的探索與構建
規劃式指導模式的探索,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職業需求對她們進行連貫性、規劃性指導,指導思想從單純的就業轉變為幫助學生自我成長。
在大一階段,我們主要是通過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黨建工作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教育、養成教育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在此階段,輔導員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識的能力,并賦予其自我成長的責任。
在大二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業能力、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等,幫助她們確定職業生涯方向和指定相關的策略,同時對她們進行求職技能的培訓與評估。
高職學院一向重視學生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因此在大三階段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頂崗實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實踐性教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輔導員應以此為契機,將就業指導融入頂崗實習的全過程中。
2.差異式指導模式的探索與構建
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學生的這種差異性集中表現為大學生個體對于自身職業定位及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和完成程度的不同。女大學生由于其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在面臨就業的現實狀況中所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復雜,也更容易產生思想和心理問題。輔導員對女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貼近女大學生的思想、心理與情感等實際特點而進行的針對性教育,在指導中突出“四自”謹慎教育、女性就業形勢和政策法規教育等,促進女大學生順利、及時、充分就業。
3.平臺式指導模式的探索與構建
(1)搭建就業實踐平臺,加強頂崗實習管理
所謂頂崗實習,是指組織與安排學生到企業等用人單位的生產服務一線,以體驗真實的企業場景,參與實際崗位的生產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實習。它是一種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職業技能的訓練和實際工作的經歷三者結合在一起,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動手能力,縮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適應期,提高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2)搭建網絡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及時性和互動性優勢,解決實際指導不足的問題。通過建立微信平臺、QQ群、官方微博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心里咨詢等方面的服務,并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進行實時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交流指導,不僅使師生之間交流互動更加方便,還提升了就業指導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同時,注重加強網絡平臺的設計感,以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教育。
4.聯合式指導模式的探索與構建
(1)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與合作
倡導“請進來,走出去”,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與合作,積極開拓就業市場,鞏固就業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實習和就業都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建立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信息資料庫,為學生查找信息提供了方便,同時還建立了校友會,并利用他們的力量,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邀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擔任學生就業導師,從企業角度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2)成立學生就業委員會,開展學生就業自我服務
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和優秀畢業生的力量,指導她們開展就業宣傳與咨詢服務和就業信息管理工作,不僅可以為畢業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導與服務,也能幫助學妹提早了解就業形勢,為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發揮重要作用。
(3)建立院系全員參與、聯合培養工作機制
成立就業工作小組,由院長和書記擔任組長,以就業輔導員、各畢業班輔導員及班主任為中堅力量,其他老師發揮參與輔助作用,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形成了“人人關心就業,人人參與就業”的工作格局。就業工作小組定期召開工作會議,探討就業的具體工作方法,在明確“促進就業率,提高就業質量”的目標下,總結各季度就業工作,合理安排就業小組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朱易,安柏樺.女性與社會性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3] 王海新.結合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論斷探索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