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曉蘋
(四川省廣安市華鎣市古橋初級中學)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源自于教師的等待,源自于學生的自主自悟,源自于學生的合作探究。引領孩子們沉浸在這樣的密林深處,孩子們是迷人的,數學課堂是迷人的,與此相關的數學人生也是迷人的。
關鍵詞:等待;自主;合作
常常激動于這樣的數學課堂,教師充分地放權,包括自主自悟權、課堂操作權、探究延伸權……自主合作的涓涓細流充盈在教學的每一個細微處。實踐證明,教師愈多地放權,課堂愈向著開放、多元和厚重的方向挺進,而學生亦能受到多種鍛造、滋養和提高。
西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萬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習多位數讀寫的基礎,其中數數、計數單位、數位順序表、進率、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數的大小比較、用萬或億做單位表示數、數字的編碼、用計算器計算等方法均可直接遷移和類推到億以內數的讀寫之中。如何引領孩子們走進“萬以上數”的深處,需要多一些等待,多一些自主,多一些合作,以此創設搖曳生姿的數學課堂。
一、多一些耐心等待
聽過一堂西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萬以上數的認識》的公開課,教師出示了一道思考題:“中國國家圖書館不僅建筑面積大,而且藏書量也大,你們是從哪兒知道這些信息的?這些比萬大得多的數怎樣讀呢?”隨后,教師通過PPT課件給出答案:館藏書籍31190000冊,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萬冊。并在課件上給出讀法:三千一百一十九萬。
試想,上課伊始,教師還沒有引導孩子們復習數位順序表,更沒有借助數位順序去幫助學生理解十進制計數法,就這樣直接給出答案,是不是會扼殺孩子們思維爬坡的機會和權利呀?竊以為,在出示這個“PPT”課件之前,不妨先讓孩子們自主自悟:“超過萬以上的數,你是如何分辨個級、萬級的?”“個級和萬級有沒有相似之處?”教師不妨進行以下設計:(1)借助數位順序去幫助學生理解十進制計數法;(2)引導并設法幫助學生準確地建立“數級”的概念,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從中去體會個級和萬級的相似之處。(3)當揭示了十進制計數法后,可引導學生聯系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情境圖,進行讀寫訓練。
在此基礎上視頻給出答案,效果是不是會更好?說到底,只有讓孩子們在經歷比較兩個多位數大小的過程中,利用萬以內數大小的比較方法類推出比較億以內數大小的方法之后,才能讓課件中的“正確讀法”出現,才能釋放出更多的教育空間。等一等,給予孩子們自己思考的機會,才能真正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實踐性,才能讓知識點長久地貯存在孩子們的記憶庫中。
二、多一些自主自悟
曾經聽過很多《萬以上數的認識》的課堂教學。很多教師在引領學生初步建立“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數位觀念后,都會向學生拋出以下結論:每一個計數單位都是由10個與它相鄰的低一級的計數單位組成的,也就是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竊以為,這樣的直接和單項灌注,對于孩子們的創新能力是不利的,應該讓孩子們在以下練習中“自主自悟”:
1.數位順序表中,右起第( )位是千位,十萬位是第( )位,億位是第( )位。
2.10個二是二十,那么10個二十是( ),100個二十是( ),1000個二十是( )……
3.引領孩子們自己思考: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究竟是多少?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為什么讀數的時候我們先把這個數按四位一級分級?每一級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的時候怎么讀?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捍衛兒童的基本學習權”,讓孩子們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成為數學課堂中的常態。
三、多一些合作探究
誠然,孩子們的自主自悟不可或缺,但教學中的合作探究同樣不可或缺。萬以上數的認識中,其寫法、讀法等有諸多細小的知識點,光憑教師的講解是不夠的,如果能充分發揮小組優勢,發揮同伴互助,就會讓教學體現出一種真正的“增量”。
仍然以《萬以上數的認識》的教學為例,可以在以下幾方面讓孩子們合作探究,互幫互助:
1.比如,讓孩子們合作編兒歌:“兩數比大小,先把位數看;位數多的大,位數少的小;位數相同時,就……高位大的( ),高位小的( )。高位相同時,依次( )……”
2.孩子們互相出題考查對方,故意在出幾個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數,讓孩子們讀讀,查查,議議,共同查漏補缺,共同提高。可能有的學生在一個數的中間連續有幾個0的情況下讀了多個0,或者每級末尾的0又讀出來了,同桌或伙伴一定要及時指出來,以此讓組內充盈著互幫互學的樂學善學的氣氛。
3.孩子們共同確定要寫的數有幾個數級,同時作出標志。如最高級是億級的,是否可以畫三條橫線,如果最高級是萬級的,能否畫兩條橫線?總之,找到適合于自己容易記住的標志,以此讓孩子們記得更牢固。
小學數學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源自于教師的等待,源自于學生的自主自悟,源自于學生的合作探究。引領孩子們沉浸在這樣的密林深處,孩子們是迷人的,數學課堂是迷人的,與此相關的數學人生也是迷人的。
參考文獻:
[1]陳俊一,程曉云,竇桂梅.站在課堂上的校長[J].教師月刊,2015(2):22.
[2]劉堅.二十年,“新世紀小學數學人”的夢想與行動[J].小學教學,2015(7-8):2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