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俠
摘 要:數學被應用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它不僅能夠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問題,更能提高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小學數學教育更是思維邏輯培養的基礎。課堂提問作為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一種基本手段備受教師所喜愛。但是,當前我國的數學課堂提問教學模式仍存有一些問題。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察研究,從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現狀出發,為提高小學數學老師課堂提問技能提出了一些改進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現狀;對策
小學數學教學是后期數學學習的基礎,課堂提問對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的課堂提問教學有很多的突出問題。
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現狀及問題
1.提問次數多,但實際效率低
許多數學老師喜歡一問一答的教學,但許多問題都毫無意義。比如,在講“數的加減”這一節時,有些老師就會一味地說“4+5=9,對嗎?10-3=7,是不是……”就這種提問,學生完全不用思考,直接回答“對”或者“是”就行。在這種提問模式下,老師只注重于將問題的解答結果告訴學生,而忽略了對他們自主學習的引導。這種華而不實的提問方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并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幫助。
2.提問隨心所欲,毫無目的,無針對性
許多數學老師雖然進行了課前備課,但是對于課堂提問這一環節并沒有重視。所以在上課的時候,他們常常會隨時提問。但這種提問方式毫無層次,或者不具有針對性。比如,在剛剛開始學習“分數”時,老師就直接提問如何將小數與分數進行互化。這種教學提問往往會因沒有明確的知識點學習目標而使學生把握不住重點,大大降低學習的效率。
3.只注重對少數人的提問,而忽略其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在課堂上,許多老師在提問時常常不能針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制定具有明確提高的問題。而是問一些只能由少數學生解答的較難問題。對于其他學生僅僅只是給出答案,解析過程也比較粗淺敷衍。這樣往往會使一些學生覺得自己不受重視,產生并不適合學習數學的心理,從而對數學產生厭煩心理。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技能的措施
1.溫故知新,打好課堂教學基礎
每一堂課的課前復習提問是極為必要的。比如,在學習“數的互化時”,老師就可以先寫出一些數值相等和數值不等的小數和分數,然后讓學生判斷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接著再提問學生有關百分數的知識點。等到復習完上節課的有關知識概念后,老師便可以引入數的互化這一概念,然后提問學生他們能夠想到的有哪些數之間的互化關系。通過引導打開學生的思維,同時又引入了本課的課堂教學內容。
2.層層深入,引導思維
數學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一步步引導完成目標的過程。所以老師在運用提問手段時也應該注重對知識層次的逐漸帶入和深化。在學習應用題時以“修路”問題為例。“每天修800m,6天修完,那這條路總共有多長呢?”學生就可以直接回答出路的總長,然后再問:“這么長的路4天要修完,那現在一天修多長的路呢?”這樣學生就會對問題有更加明確的認識。通過這種層層剝繭,逐層深入的提問教學更能增強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
3.多角度提問,培養學生多思維問題的能力
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老師可以設置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但是并沒有唯一答案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和分析討論,提高思維動腦能力。比如,在學習“統計”時,老師可以給出不同的主題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對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問題積極進行思考,在掌握課程學習要求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思維認知能力。
三、數學課堂提問的原則
1.把握重點,重視教學目標
進行課堂提問時,并不能采用那種老師自己解析了問題,再進行一問一答的毫無意義的提問方式。在進行提問時,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面積和體積”時,這一章的公式比較多,而且這是進行這一章節內容教學的基礎,所以老師課堂提問的重點應該在學生對這些公式的記憶以及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運用。
2.因人制宜,對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要有明確的提問指導方案
比如,在學習“列方程解實際問題”時,部分理解力較高的學生對問題考查的方向以及方程的解析都把握得比較好,這樣老師提問時就直接可以針對解析結果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提問。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掌握的情況比較差,對此,老師提問時應該是層層引導,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他們逐漸把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規律。
參考文獻:
[1]曹歡.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5(6).
[2]林楊.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4).
[3]何裙裙.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