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連鳳
摘 要:當代教育越來越注重兒童教育的廣泛性,而美術作為一門激發學生創作潛力、提高學生審美水平、豐富學生生活的重要課程,如今更受關注。但目前我國的教學方式跟國外相比還是缺少一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活力,學生在創新上普遍缺少一些自信、勇敢和主動。因此,這就需要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趣味性;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美術課堂的創新也在不斷進步。《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理念指出:“通過學習美術,學生應達到能用美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人格?!币虼?,在這方面我國的老師都應該為此一試,通過提高美術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效率。策略分析如以下幾點:
一、創設課堂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美術的學習應該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如觸覺、聽覺、視覺、嗅覺等,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以及可理解的范圍,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覺到一些東西,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作潛力。如可以將教室布置成一個熱鬧的小森林,學生分別扮演樹、螞蟻、大象、小花、小草等角色,利用投影等設備從視覺上給予相應的環境呼應,音響給予聽覺上的共鳴,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角色,更好地把握、體驗角色感情。然后老師再設置一些情境,如森林中突然發現一塊面包,小動物們會怎么辦,如果出現矛盾又怎么解決;突然森林刮大風了,小動物和小樹林們又怎么處理等,這些應對方式讓學生依憑自己的感覺走,通過角色扮演來找到各種感情色彩,從而增強學生的感官能動性。但這種情境教學的方式不會很快就立竿見影,需要老師的耐心引導和堅持。在此過程中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要將自己的感覺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在情境體驗結束后學生互相分享心得,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可以嘗試下一個情境創設模式或其他的教學方式。
二、適度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充分利用情境教學來增加感情色彩外,老師的適度引導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是對于年齡階段比較低的學生,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喜歡嘗試各種新事物,但由于他們此時的思維模式都比較直觀,且知識受限,因此,這就需要老師在他們嘗試實踐的過程中給予大量的科學引導。如在帶學生體驗各種美術活動時,可以為他們講解一些名作,為他們分解每個結構部分,讓他們對此有個大概了解。再如,在他們初次嘗試作畫的時候,可以先為他們介紹一下每個工具、材料的名字、作用以及使用方式,再為他們展示一幅范作,這就足以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以及他們對于各個材料的認識和了解,可以幫助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有耐心,因為該年齡階段的學生可能會由于過分的熱情而忽略老師的引導,直接用材料在畫板上亂涂亂畫,甚至破壞其他同學的作品,老師需要用告誡的語氣來告訴該類同學,并且幫助他們再一次了解相關工具、材料的使用。
三、設置多個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美術課堂是一個實踐操作性較強的課堂,可以滿足小學生的好動性和好奇心。在理論課堂中,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的講解知道“為什么”“是什么”;在實踐操作中,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感同身受學習到“如何做”這一重要過程。通過實踐課,學生的各項潛能、能力都將得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因此,實踐課對于美術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
首先,對于老師而言,為了能夠給學生呈現更好的畫作或者上課所需要的視頻,老師應該多利用網絡去搜索一些相關的教學素材,給學生提供視覺上的享受。且可以將學生的作品放在網上跟其他同學進行互相交流,放映在教室供學生一起欣賞和探討。其次,對于學生而言,為了增強學生的視覺效果,老師可以讓學生四五個組成一個小組,然后在中間放一個玩具或其他物體,讓學生圍著這個參照物做成一個圈,每個學生都從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視覺來對其作畫,結束后互相交換作品并進行探討。然后老師再做以總結,對每位學生的畫作都進行一些程度的點評,讓學生了解到他們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在下一次的實踐中取得進步。實踐課堂對于學生的作用特別顯著,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教學時,老師應多注重給學生留一些實踐性的作業,并及時給予指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課堂是非常注重人文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的一門課程,且實踐操作性適合小學生好奇能動的天性,因此,應在學生的這個階段抓緊對于他們的美術教學。但老師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一定程度的正確引導,教他們認識各種材料等作用,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嘗試情境教學,增強學生的感情色彩,把握住學生不同階段的性格和學習動力,整體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陳爽,李曉紅.我眼中的小學美術欣賞課[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