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樹蘋+張秀華
摘 要:探究如何引領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為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生的反應思路才最清晰,才能更好地提高數學的成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小學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那么如何引領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學習,高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去探索數學的奧秘,激發學習數學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數學學習能力。本人認為引領數學學習興趣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學習。如果讓學生喜歡你的課,首先要讓他們喜歡自己,要傳遞給學生這樣一個信息,課堂上我是大家的老師,下課了,我是大家的朋友,遇到困難我們共同研究,一起解決。做到寬容地對待學生的任性和調皮,平時做到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關心學生,努力做學生喜歡的知心朋友。在學生眼中,盡量做和藹、可親、可敬的好老師、好朋友。和學生經常談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拉近距離;在學生取得進步或好成績時,與學生一起分享開心快樂,讓學生倍感溫暖,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這樣定會使學生動力十足,努力學習,在課堂上,盡量精講多練,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師生關系和諧了,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的動機。
二、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傳授的知識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并帶著興趣去學習。我們也常常會發現平時覺得很“笨”的學生,只要一到玩游戲或聽好聽的故事,他便會玩得十分高興。因此,課堂上利用故事導入,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引入一定的故事情節,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根據教材內容有選擇性地組織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制造懸念。一位教育家也曾說過:“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有經驗的老師常常先提出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然后引導分析、思考、探究。例如,教學小數乘法前,先出一道設疑題:“不用計算,看誰知道6.203×3.4的積有幾位小數?”學生從驚訝中產生懸念。于是在急于探求問題的情境中產生興趣。平時多引導學生以動手、動口、動眼、搶答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要我學為我要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
三、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習內容更有趣味
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很大作用。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就要慎重選用教學方法。現在是信息時代,每節課前都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制作一些教學課件,使學生在上數學課時就像看動畫片一樣,保持興趣的長久性,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實物教具和學具引導學生進行拼擺、折疊、繪畫、測量等掌握圖形的特征和求積公式。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對于好動愛說的采用討論法,不善于表達、喜歡靜的采用發現法。在讓學生練習時,結合實際生活去聯想。讓學生感覺題目更貼近自己,更親切,把生活實例融入數學當中,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把抽象難以理解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激發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四、適當的表揚獎勵,延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應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困難產生的原因并且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情緒,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從基礎抓起,由淺入深,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肯定,使學生克服不良情緒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也可采用激勵性的評價。如,老師相信你會做得更好、你很棒等。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敢想敢問、敢講敢做。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也可以在練習時,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獎勵“小紅花”給學生,學生得到老師的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更高,就會更進一步去發現問題,發揮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使所有學生都能長時間有興趣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極大地發展創新能力,延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要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科學地設計學習活動,使學生不僅愛學、會學,而且學得積極主動,學得活潑,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讓數學成為孩子們自覺追求的東西,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總之,興趣是一個長期引導的過程。教師要做好教學工作,及時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楊小微.現代教學論[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