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然
摘 要: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有益補充,它更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同時校本課程建設也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以較早開展習慣校本課程的南京市立賢小學“3915”習慣養成教育課程為范例,談談習慣校本課程建設提升教師專業化的途徑和作用。
關鍵詞:校本課程;習慣養成;專業化
一、習慣養成教育校本課程與教師專業化的含義
1.關于習慣養成教育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學校根據自己的教育理念,以教師為課程開發主體,以學校為課程開發的基地,凸現學校個性的課程。
眾所周知,習慣有很強的慣性。教育既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更要關注學生的終生發展。所以,在小學教育階段開展習慣養成教育十分必要,而將此建設成為小學的校本課程,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成長來說更是意義重大。
2.關于“3915”習慣養成教育課程
“3915”習慣養成教育課程是南京市立賢小學的特色校本課程之一,即:品德、學習、生活3大類習慣、9個核心習慣、15條教師和學生共同篩選出來細分習慣層層依托,組成了立賢小學習慣養成教育的主體內容。
3.關于教師專業化
新課改要求把教師的職業看成專業,教師專業化就是要求教師全面提升專業素質,以更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
二、“3915”習慣養成教育課程建設提升教師專業化的途徑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導,研究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
1.在學習中思考
學習可以更新觀念,更好地為校本課程建設服務。在立賢小學“3915”習慣養成教育課程建設過程中,學校圖書館特意選購了不少關于習慣養成和校本課程的書籍和雜志,以各種形式鼓勵教師多學習、多思考。
2.在研討中建構
在課題建設的不同時期,立賢小學“走出去”的同時也注重“請進來”,先后邀請了省、市、區教科研部門多位專家來校和課題組的老師們進行交流,理清教師的思路,為課程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3.在行動中優化
校本課程建設的過程也是行動的過程。學校鼓勵學生爭創“習慣之星”,班級爭奪“流動紅旗”,教學樓里圖文并茂的“習慣墻”使校園處處都成為習慣養成無聲的教育陣地。師生們一起編制了朗朗上口的“習慣養成三字歌謠”,合力創先提出的“班級公約”,成為“八禮四儀”的模板。學校編輯出版了自己的習慣校本教材——《3915習慣課程繪本》,還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了六類近30門校本課程。
4.在反思中成長
在習慣校本課程建構中,立賢小學的教師們定期將自己的教學日記和反思上傳到校園網上,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總結。學校管理部門在平常的巡課過程中,把教師的教育教學片段、學生的校園生活日常用影像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后讓教師觀看,從而判斷自己的習慣教育策略和方法是否適宜。
三、“3915”習慣養成教育課程建設對教師專業化的促進作用
1.加強學習意識,提升教學技能
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實際工作能力,是習慣校本課程建設的需要,也是習慣養成教育的需要。其中,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專業化成長的重中之重,立賢小學要求教師在根據學生特點完成常規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還需進一步關注習慣養成目標的達成情況,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迅速。近幾年,相關課程教師多次在省、市、區級進行公開課、講座,在教學比賽和班主任評優中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提升職業道德,完善自我修養
教師教書育人,“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十分關鍵,參與習慣課程建設的教師們,在對學生進行習慣養成教育的過程中,也幫助自己養成了不少好習慣,如:善思考勤閱讀、惜糧食不浪費、早睡早起多鍛煉等,完善了教師的自我修養。
3.提高科研能力,增進團隊合作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立賢教師團隊不斷總結經驗,更新思路,極大地鍛煉了自身的科研意識、寫作水平和反思能力,發揮了“教育帶動科研,科研促進教學”的作用。近年來,相關課程教師成功申報了多項個人市區課題,多人論文在省級刊物發表,老師們參與各級案例論文評比的積極性更高了,獲獎頻頻。
為了能使青年教師們盡快熟悉習慣校本課程的不同教學方式,少走彎路,立賢小學邀請多位專家答疑解惑,發揮骨干教師的引路作用,以老幫新、以新促老,開展組內教研,集體備課、同課異構,課后組織老師說課、評課,不斷激發創新,優化課程,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在團隊合作中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常言道:教育資源蘊藏在學校里,課程資源潛藏在教師中。南京市立賢小學的教師們在“3915”習慣養成教育課程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在學習中思考,在研討中建構,在行動中優化,在反思中成長,不斷挖掘并豐富了教育資源,激發自身各方面潛能,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
參考文獻:
[1]肖川,黃超文.現在,我們這樣做教師(校本課程卷)[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張玉東.關于小學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