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麗清
摘 要:小學生剛剛開始走入校園學習,對于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認識還不夠全面,特別是小學數學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課程,而且數學課程的內容也有一定的難度。小學生在課堂上完全依靠老師的講解有時候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而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又使得他們沒有很強的自律性,不擅長依靠自己進行課程的預習、自習和復習,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加強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得他們可以獨立完成一些學習任務。因此,主要從“自學”“自治”“自動”“自問”四個方面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一些研究,希望可以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一些借鑒性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自學;自治;自動;自問
小學數學教學往往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都集中在教師身上,學生完全處于被動聽講的地位。學生的主動性不強,很多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并沒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學習中,對于教學活動參與性不強。在新的教學標準的要求下,教師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自學”
“自學”是一種學習能力,縱觀歷史,很多科學家和成功人士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這種能力幫助他們不斷地吸收新的文化知識,使他們不斷發展進步。小學低年級學生并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年齡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并不適合進行自主學習。小學中段的學生已經適應了小學的學習生活,具備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條件,此時小學數學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方法積極引導他們開展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并不是自由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制訂一個正確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可操作性。在開始學習之前,教師要先進行一些簡單的講解,特別是自學過程中容易遇到的難點和重點,教師要加以強調。小學數學教學中比較重視概念和計算過程的準確性,這也是學生自學時所需要格外重視的部分。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使他們互相配合,如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鼓勵他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自學過程進行適當的監督,避免學生因不清楚學習目標而進行無效學習,還要避免一部分學生自由散漫無心學習。這都是要格外注意的問題。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自治”
現代絕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里的四個老人和父母一共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這也使得很多孩子并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或者是在家里習慣了做“小皇帝”“小公主”,無法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數學是一門非常講究規律性和紀律性的學科,容不得一點馬虎,這時學生的自制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很多中學教師和大學教師反映學生進入中學和大學學習時無法適應他們的教學方式,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學教師完全把學生當成孩子來哄,而沒有把他們看作獨立的個體進行教育。小學數學教師在這一階段就應該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適當放手讓學生自我管理,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意識,在學習和生活中制訂一定的目標,展開自我監督,完成相應的任務。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自動”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往往缺乏主動性,需要完全依靠教師來推動。如果教師沒有安排作業或者考核任務,很少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很多教師安排作業后甚至需要家長簽名證明學生是獨立自主完成的。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缺乏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師的教育方法不得當,未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進來,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在課后作業和自學任務的布置上也要盡量滿足學生的愛好,使學生有足夠的興趣去完成這些任務。另外,可以適當地制訂一些獎勵措施,鼓勵學生去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使得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更加“自動”。
四、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自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性格比較內斂,遇到問題更愿意自己埋頭苦想,卻不愿意向老師提問,這使得他們的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在新形勢下,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勇敢地站出來,對于不懂的問題向教師提問。同時,也要促使他們向自己提問,經常反思自己在課堂上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是還沒有學會的,在此基礎上開展自主學習,并告訴學生遇到實在無法弄懂的問題時要及時向老師提問,盡可能地掌握全部數學教程要求掌握的知識。“自問”不但要求學生對教師提問,同樣也要求學生向自己提問,只有積極地求教并且勤于反思才能夠更好地學習知識。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并沒有很好的自我掌控能力,并不知道如何在學習中展開“自學”“自治”“自動”和“自問”,教師要積極加以引導,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天明.二十世紀我國教學方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
[2]俞子夷,朱晸旸.新小學教材和教學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