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艷
摘 要:數學教學中的對話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是通過追求師生平等對話、生生和諧對話激勵學生生本對話,進而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根本目的。從差異對話教學的內涵出發,探討小學低年級(以二年級為例)數學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對話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差異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每個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程度。傳統的數學教學多是教師“自導自演”或“滿堂灌”,最終是“兩敗俱傷”,師傷“身”,生傷“心”,久而久之,學生也對數學課失去了興趣。課改后,雖然都在嘗試改變教學方式方法,但對話課堂教學仍不成熟,大多都是少數人在唱“獨角戲”,即使是小組討論,也完全由老師“遙控”,這很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不利于小學生思維火花的迸發。
發展差異對話教學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不同素質的學生使用不同的對話策略,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體需求,精心設計、精妙啟發、精彩對話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駛入發展的“快車道”,讓學生的天然感性與教師的理性思維摩擦出絢麗的火花。
一、差異對話教學的內涵分析對話教學
李鎮西在《共享:課堂師生關系新境界》一文中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個極具誘惑力與親和力的圖景——教育之第三種形態“共享式”對話情境教學——“面對美味食物,師生共同進餐,一道品嘗;而且一邊吃一邊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快朵頤的樂趣。在愉快的分享中,師生都得到滿足,都獲得營養。”
數學對話是一種“自助餐”式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及生生關系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進行的是師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對話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最終使學生的才能和知識信息得到發展,學生與他人和諧交流的社會適應能力得到培養。
二、對話教學的實施策略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對話教學中,我主要實施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三種形式,把課堂讓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只起一個“主持人”的作用。
1.精心設計,師生差異平等對話
進行差異對話,這就對教師的課前備課提出了較高要求,我們應該在課前認真分析,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備課,在課上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開展不同的對話方式。通過對話,學生自主性增強,教師要放低姿態,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享受知識帶來的喜悅和教師為其排憂解難的過程。
(1)平等教,輕松學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平等、輕松的環境有利于人們接受更多的信息,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合作,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甘做“啟明星”,達到師生同學習、同進步的效果。
(2)注入情感,激情教學
教師應該熱愛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課充滿激情,將愛心和關心注入課堂,將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同時又是交心的朋友。只有在這種充滿愛和溫暖的環境下,學生才有興趣學習并和諧共處。
(3)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采用對話模式將課堂的主體地位歸還學生,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多要求,小學數學老師應該有充分準備和應急預案。在對話開始時,通過積極引導,使得學生心態開放,創造性彰顯。主體地位得以表現,并隨時捕捉學生對話中的“火花”,及時地進行鼓勵和總結。
2.生生平等對話
在課堂中教師應積極主動地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對話。教師可抓住時機促進學生與同伴開展平等對話,例如,在學習“幾時幾分”的時候,有學生會突然說:“為什么沒有7點60分呢?”接著老師就把問題拋給所有學生:“大家覺得為什么?”這時候教室里氣氛空前熱烈,大家紛紛談論自己的見解,主動將1時=60分與整時的認識方法進行結合分析,自然而然地就完成了教學目標。當然,根據情境可以變換對話形式。
3.激勵學生與書本對話
對話教學強調學生的體驗性、創新性和領悟性,如果學生僅在教師引領下會學知識,到自己學習時反而發現不了問題,那就達不到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師要針對甲、乙類的學生讓其課前復習并預習,上臺講解自己所理解的知識,教師不做過多限制。比如,在學“時間”時,有的學生將時針比作烏龜(腿短、慢),分針比作小兔子(跑得快),秒針比作駿馬(腿最長、更快),這樣既感知了時間的快慢,又把方法分享給了大家。
本文根據自身多年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經驗,以二(1)班為例探討了差異對話教學的相關舉措,雖不夠成熟,仍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易增加.小數課堂因對話而有靈性[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0(10).
[2]鄒珍珠.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3).
[3]張彩虹.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分析[J].考試周刊,2014(7).
[4]林現珍.生態理念下的數學“對話式教學”實踐[J].吉林教育,2015(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