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新
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面對當前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方法,微課程的教育形式逐漸得到認可和使用,它改變了過去教師單一的教學模式,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給我國更多的小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課堂體驗。以小學信息技術為主題,研究如何在當前背景下應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微課程新教學方法,旨在實現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打造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現代化。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應用思路
一、小學信息技術微課設計原則
1.時間不能太長
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發展都不是很成熟,所以難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注意力范圍也比較小。所以需要實施“主題集中而且時間較少”的微課內容,這樣可以顯著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盡快產生動機,實際的效果十分明顯。所以,在信息技術微課的設計中,教師需要科學地調整時間段。對于小學低年級基礎信息技術內容的教學,比如鼠標和鍵盤的操作,計算機機箱的簡單操作,需要控制在五分鐘之內。對于比較高級的內容,比如處理表單數據、處理文字等,需要根據實際的難度,控制在十分鐘以內,合理地調整時間是提升效率的關鍵。
2.切入速度需要快
因為微課的時間很短,所以必須利用最快的速度去切入,盡可能不拖延,直接進入主題,速度要快,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吸引學生投入相應的探究和學習中,是集中注意力的關鍵。教師可以采用直接給出結果、懸疑、設問以及提問的方法,相應的教學內容可以是動態的、生動的形式,這樣可以快速切入主題。與此同時,教師需要保證教學內容具有新穎性,而且符合教學的要求,相應的微課資源需要緊貼教學實際。
3.內容需要精致細膩
因為時間有限,相應的微課教學內容必須盡可能的簡化。教師要確保主題的明確、突出重點內容。如果難以在有限時間內透徹地解析,則需要細化和剪切相應的內容。例如:可以把“Word文檔的格式設置”拆分成多個部分,其中有“篇章設置”“段落設置”“字體設置”等。對于其中的知識點,需要詳細地劃分。
二、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的應用
1.在組織開展微課教學之間,教師需要關注相應的關鍵問題
比如在微課的設計中,需要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興趣,并且體會他們的感受。教師需要嘗試著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相應的內容,并且根據大綱中的主題和內容要求去制定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在設計中,教師還需要了解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并且從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和學習體驗的角度去思考,考慮到學生可能碰到的特別問題,并且想象學生可能產生興趣的特別問題。
2.全面細化教學目標,把整體的微課目標細分成多個小目標
微課的目標主要包括兩個部分:(1)教師需要為學生解釋的基礎內容。(2)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內容。在選擇和設計微視頻內容時,教師必須突出相應的重點和難點,并且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有目標的、帶著問題去學習相應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并且掌握重點內容,產生相應內容的整體認識。也就是說,通過短視頻會引入課文內容,然后分析反映出的內容和現象,自然引入教科書的知識點。在學生看到微視頻之后,老師需要分析本視頻中反映的知識點,仔細關注關鍵知識的文字。經過知識點的解釋,也要為本課程引入必要的課堂練習,從而達到鞏固知識點的效果。(3)微課開放時一般會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換句話說,開設微課程需要必要的信息技術支持,一般來說,通過幻燈片來達到微課的目的。因此,為了更好地開發微課教學,教師必須在課前準備好配套的PPT,按照課程目標安排幻燈片的內容,使幻燈片可以更好地介紹本課程的主題,從而更好地幫助教師實現課程目標。
3.小學信息技術微課制作發布
這個過程就是指將過去的微課程準備階段和微課程開發階段的相關活動記錄下來,然后錄制視頻編輯、剪輯,最后形成了一個短視頻。
4.在微視頻課程完成并錄制制作,發布后,老師要對微視頻課程進行反思、評價
微課程的反思和評價主要基于相關標準,對整個微視頻的設計和應用過程加以分析,根據相關標準,進行裁判,并做相關總結,為未來開展更多微視頻課程提供相關的依據。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微課程具有教學信息資源的特點,如生動、短小、樸實,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對知識點徹底的解釋。科學合理使用微課教學可以使小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提高注意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張銘.微課:唱響中國MOOC的前奏[J].計算機教育,2013(20):11-13.
[3]胡鐵生,詹春青.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65-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