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洪霞
摘 要:新課程變革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教學主體,其自身的心理、性格、認知水平等都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開展。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科目,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般會將基礎知識講解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采用符合小學生特點的教學手段來進行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游戲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游戲教學模式;策略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科目,數學內容富有邏輯性。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這些數學內容是很難理解、內化的。而且在傳統的以基礎知識灌輸為主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在枯燥的教學氛圍中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久而久之會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針對小學生愛玩、愛鬧的天性,教師可以利用游戲來構建教學活動,以游戲簡化數學知識,使學生在玩中以開放的心態來自主進行數學研究。所謂的游戲化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利用游戲的形式來降低教學難度,以極具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游戲參與中完成教學任務,以此實現數學探究,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運用游戲模式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設計明確的目標是游戲教學模式實施的基礎
教師在進行游戲化教學的時候,能否在教學中有效地實現游戲設置的目的,首先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探究,看所教的內容是否適合使用游戲模式,或者適合使用哪種游戲形式。然后,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游戲來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方向,目標正確,活動開展才有導向性,不至于偏離教學軌道。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的時候,需要按照已設定的教學目標來一步一步有計劃地實施教學,學生也能在游戲中循序漸進地掌握數學知識。我在“認識物體和圖形”教學中,會利用七巧板、玩具等不同的教具來進行游戲教學。在進行教學之前,我會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情況來設定教學目標,即引導學生在游戲中認知圖形。然后,根據這一教學目標來進行游戲教學:在上課之初,我會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教材上的圖形,然后利用七巧板拼成不同的圖形讓學生進行猜測,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圖形的認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接著,我會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不同的圖形,在動手操作中認識不同的圖形。最后,引導學生說一說教室中有什么圖形,這樣在簡單的“拼一拼”游戲中實現了“知識講解—實踐操作—知識應用”,加強了學生對圖形的認知,實現了教學目標。
二、極具趣味性的游戲是游戲教學模式實施的保障
傳統以教師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具有枯燥性的特點,教師采用游戲模式進行數學教學的最大目的就是利用游戲自身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游戲設定的時候要賦予游戲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戲化教學模式實施的強有力保障。我在“可能性”這一內容教學中,會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抽獎作為素材引入到游戲中,設置抽獎的游戲環節。首先,我將一個貼有抽獎的紙箱放到講桌上,當著學生的面將紅、白、黃三色小球(每個顏色三個)放進紙箱里。其次,請一位學生上來抽球,要求學生記住自己所抽的球的顏色,并將所抽的小球放進箱子里,再請其他學生上來抽球。最后,請抽到顏色一樣的學生站成一隊,人數多的一隊則為獲勝方。在這種規則下,我會適時改變不同顏色小球的數量,并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剛才所遵循的游戲規則是否合理、公平,你們在參加抽球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我提出的問題實際上是與教學內容有關聯的,這樣在游戲參與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對“可能性”進行思考。
三、小組合作有利于提高游戲教學的質量
游戲活動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這就需要調動集體的力量,具有互動性的游戲才是高質量的游戲。因此,教師在設置游戲的時候,需要將學生分組,引導全體學生參與活動,在參與中進行互動交流,提高游戲設置的價值。我在“統計”這一內容教學教學中,會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觀察同一路段同一時間段內過往汽車的數量,然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自己的觀察情況進行匯總,并在班級內進行共享,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統計的準確性。以小組形式進行游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學生還能學會分工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總之,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以游戲化的形式來進行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引導學生在游戲參與中進行數學探究,以此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明福.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模式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
[2]楊光權.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