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標
摘 要:在教學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主體地位不斷凸顯出來。分層異步教學是現階段重要的教學模式,對小學數學教學整體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首先介紹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意義,然后探討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策略
分層異步教學指的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針對實際情況為其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從而提升整體教學效果。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加強對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第一,分層異步教學法尊重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通過有效的教學場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能夠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自主思維的形成與發展;第二,采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每個層次的學習目的不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有所得,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第三,分層異步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被動的知識傳輸改變為主動學習知識,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關系,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分層異步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
為了提升分層異步教學效果,數學教師需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平時數學成績、性格特點等,將學生合理分層。一般來說,可以將學生分為三組,即基礎組、提高組以及尖子組。基礎組的學生數學基礎知識掌握能力比較差,在數學學習能力、接受能力上有待提升;提高組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數學成績相對穩定,在數學接受能力上比基礎組學生較好,課堂表現較為活躍;尖子組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數學成績優異。當然,這種分組并不是固定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根據學生數學考核成績、平時表現等,可以對學生分組進行及時調整。
2.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分層
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分層。在教學中,盡管教學方法千變萬化,但為了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學有所成,保證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層次,為每一層次的學生制定合理的目標。對于基礎組的學生來說,要求其能夠對數學基礎知識牢固掌握;而對于提高組的學生來說,在數學基礎上,建議學習較高層次的內容;而對于尖子組學生,應該在前兩組學生基礎上,設置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
3.對課堂提問的合理分層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獨立探索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的目標,在課堂中設置有效的提問環節,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在課堂提問環節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分層以及教學目標分層的具體情況,為每一個層次的學生設置恰當的課堂提問問題。不同層次的問題由相應層次的學生回答,但切記應該保證問題的銜接性,注意提問環節能夠對學生進行啟發,幫助學生思考問題。
4.學生實踐學習環節的分層指導
根據每一個層次學生的特點,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從而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分層指導不僅體現在課堂中,還體現在課后作業布置中。課后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關鍵途徑,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方式之一。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層次,為其安排適當的題目,不僅能夠讓基礎組的學生體會到完成學習任務的喜悅,更能夠讓尖子組學生從課后延伸中開闊自己的視野。
例如,在學習除法過程中,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對于基礎組的學生,可以根據課后的例題等,讓學生對除法的具體算法進行鞏固,讓其在除法運算中更加熟練;對于提高組的學生來說,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后例題,選擇一些具有更高難度的除法練習題;對于尖子組的學生來說,在其他兩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除法與分數之間的關系,包括小數除法等,讓學生探究更難的數學問題。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小學生由于生活環境、個性、基礎知識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數學學習中往往表現不同。因此,應該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采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從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課堂分層以及課后作業分層等幾個方面入手,切實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促進每一位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勛.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J].現代交際,2015,14(8):100-102.
[2]稅薛.關于小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2):322-323.
[3]胡芝娟.淺析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實施探討[J].都市家教,2016,11(2):99-100.
[4]李敏海.讓每個孩子愛上數學[J].教育界,2016,15(3):2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