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勁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關鍵時期,小學數學中有大量的思考題,這些思考題是鍛煉學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國許多學校并不重視數學思考題的鍛煉,導致思考題沒有發揮出提高小學生思考能力的效果。通過分析如何在數學課堂上講解思考題,與大家一同探討如何提高小學生在數學課中的思考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考題;思考能力
一、分析思考題的意圖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往往不重視思考題的運用,將思考題變成了老師的講解題,省略了學生思考的這一關鍵步驟,或者一部分老師把思考題作為學生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后自己進行思考,而學生在獨立完成這些思考題時往往由于思考難度大,直接對一下答案,或者留著問題等著老師第二天講解,這樣直接導致具有開拓思維的思考題功能嚴重缺失。這種現象在小學教育中極為普遍,筆者認為需要對這種現象進行反思,那么,老師如何做才能充分發揮思考題的作用?在這里,我們以小學數學中的幾道思考題為例,談一談如何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教材中每一道思考題的設置都有其教育意圖,只有摸清這些教育意圖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正確教授知識。教材中思考題的設置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鞏固既有知識。鞏固知識是每一道思考題最基本的教學目的,例如,一個物體從高空下落,經過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2米,以后每一秒都比前一秒多下落4.8米。這個物體下落前距地面多少米?(先列表再解答)
本題中,教材特別指出需要學生先列表再解答,這道題目充分鞏固了學生四年級時的列表策略。通過列表知識幫助學生解答問題。
通過列表的方法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直接明了地展現出來,更加有利于解決問題。
其次是分散難點,教材中的知識難點往往采取分散設置的方法,而思考題往往是將這些難點串聯起來。例如,大于0.1而小于0.2的兩位小數有多少個?大于0.1或小于0.2的小數有多少個?解決第一個問題,要用到舉例的策略,很明顯就是為了下面第七單元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做鋪墊的。
最后就是拓展思維。每一道思考題的設置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而思考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開拓學生的思維,想要培養思維能力,就需要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所以思考題中有許多是培養整體思維或者發散思維或是綜合能力運用思維等,每一個思考題都體現著不同的特點,老師要根據每一道題目的設置因題施教,發揮出每一題的作用。
二、分析思考題的思路
數學題目主要的特點是有較強的思維邏輯能力,所以在講解思考題時老師要著重分析題目的邏輯思路,通過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將題目思路講解清楚,這是需要小學數學老師認真思考的問題。只有設計好教學思路,才能把邏輯關系連貫起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知識。
例如,買3支圓珠筆和2支鉛筆要8元,買2支圓珠筆和3支鉛筆要6元。問鉛筆和圓珠筆的單價各是多少?
這樣的問題由于思路比較混亂,所以需要老師清楚地明白學生的理解難點在哪里,從什么地方入手可以很好地將思考量很大的問題細化,找到問題的突破口。首先要把復雜的問題簡化,可以通過列等式的方法把問題表現出來,然后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觀察和探索,將兩個未知量的難點展現出來,引導學生將兩個未知量變為一個未知量,通過簡化問題找到突破口。
三、分析思考題引申
每一道思考題都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把思考題作為一個例子,將這個例子進行引申,達到開拓思維的目的。
例如,一個數字,既是40的因數,又是5的倍數,這個數可能是多少?
這道題的解答過程有多種可能性,可以首先確認40的因數,再確認5的倍數,或者顛倒兩者的順序。通過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得出答案。老師可以以此題為例,引導學生進行開拓思維,例如什么樣的問題是開放性問題,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答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模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得出多種不同的解題步驟,在思考的過程中達到開拓思維的目的。
四、總結
想要充分提高小學生小學數學的思考能力,首先必須要在學校層面引起足夠的重視,其次是老師要在課堂上對思考題進行精心的布置,以思考題為開拓思維的載體,充分發揮思考題這一學科特色優勢,充分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和探索,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充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進而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開拓思維,提高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饒錦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以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比”課堂教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15):156,158.
[2]吳玉國.學科學力:基于課程目標、內容與設計的自然生長——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簡易方程》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6(13):56-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