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璐易

摘 要:隨著數字化教育的發展,移動電信4G網絡運營資費的降低,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安裝了Wifi無線網絡,再者,農村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越來越重視,不惜血本,為其購買了點讀機、學習機等,然而農村小學生英語作業完成情況不盡如人意。因此,著重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對農村小學生英語作業的布置提出了相對應的建議,以保持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提高農村學生整體英語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小學生;英語作業;建議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合理開發和積極利用課程資源是有效實施英語課程的重要保證。而互聯網+就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近年來,智能手機的全民化,網絡運營商的親民化,無限網絡的普及化,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裝了無線網絡,擁有了4G智能手機,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讓農村學生搭乘互聯網+這艘諾亞方舟更便捷的學英語呢?這是我們新時代小學英語教師必須承擔的使命。通過實踐,筆者認為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利用手機APP“一起作業”,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一切活動的源泉,所以在布置作業時就要兼顧學生的興趣,讓“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小學生對什么比較感興趣呢?自然是游戲。在一次教師培訓中我得知有個APP叫“一起作業”,它畫面鮮艷,以趣味性的游戲為主,很吸引孩子,此外,它互動性強,適應人機對話,旨在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且操作簡單,學生可通過平板或手機提交作業。手機APP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是互聯網+時代一種有效的教輔手段,它把傳統的紙質作業慢慢地變成互聯網期待的作業形式,作為教師,我很樂意嘗試這種形式。因此本學期里我借助“一起作業”這一手機APP,以農村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做如下嘗試。
首先,我利用校訊通向三年級各位家長發了一封介紹信,信中詳細介紹了“一起作業”的一些常用功能及免費性質。接著,我通過微信家長群,把一起作業網的二維碼分享給他們,讓他們下載后輸入孩子的個人信息建立賬戶。當然有些家長文化水平比較低不太會操作,我就通過電話指導、家長互幫、家訪親自幫忙下載等多種形式幫助其注冊。目前為止三年級4個班級164名學生,已注冊的學生已經接近120名,每班平均注冊30人左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一個學期使用,實施成效顯著。
實踐中發現這種游戲為載體的網絡作業的形式比較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暢游在開心跟讀(跟讀訓練)、海底總動員(看圖識詞)、小小弓箭手(單詞辨識)等一款款游戲中,真正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如下圖)
針對小學生愛攀比、愛表現的年齡特征,“一起作業”還對完成作業的學生給予一些學豆作為獎勵,積累的學豆可以兌換相應實體獎品,這樣的激勵措施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因此,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比學期初更濃了。以前我布置的作業,他們總是偷工減料,但現在他們完成作業非常積極,經調查得知,許多學生每天都主動要求登陸“一起作業”;還有些學生每天放學都會來辦公室問上一句,“老師,今天有網上作業嗎?”當得到肯定回答后,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更有的學生主動要求我增加作業量。當然,學習效果也是很顯著的:有些學生在課堂上羞于開口,不大膽,不自信,自從使用了“一起作業”之后,他們漸漸成為課堂的主角,和同學老師互動也頻繁了;許多學生能主動和我用英文問候、打招呼了;對于檢測練習中出現的聽力題目,他們完成得也很出色。
二、利用手機APP“納米盒”,訓練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貌
傳統聽磁帶跟讀的方式漸漸在小學生英語學習中淡出,因為小學生剛接觸英語,尤其是低段學生,對于錄音磁帶提示指令無法做出相應動作,因此,經常出現當日聽讀課文找不到而囫圇吞棗的亂讀一通的現象,而農村家長普遍文化素養不高,對于這種現象愛莫能助。當下,英語網絡學習渠道紛繁復雜,Eg:PEP小學英語、e學堂、ABC微課堂等,經過篩選,筆者認為“納米盒”是比較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一款手機點讀軟件。學生在課堂上聽讀錄音的機會必定是有限的,每個學生接受程度也不盡相同,“納米盒”里的按需點讀功能非常適合初學英語的學生,他們可以根據教師布置的聽讀作業,快速找到相應的內容,然后進行聽讀訓練,簡單易操作。其功能和世面上點讀機、學習機是一樣的,卻是免費的。因此,納米盒子非常適合我們農村家庭的學生使用。尤其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讓其每天打開軟件,跟讀10~15分鐘,效果很顯著。實踐中發現,通過“納米盒”跟讀,學生整體語音語貌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些平時害怕開口說英語的學生,也擁有了自信,因為他在家里完成老師布置的朗讀作業時,可以不依靠任何人而自己練習,自己糾音,反復校正,相信在他們的口語規范之后,他們就勇于開口說英語了。
三、利用微信公眾號“青云端”,幫助學生獨立完成課堂作業本
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發展往往優于認讀能力,由于教學任務的壓力,課堂上教師往往沒有充足的時間幫助孩子又做聽力又做筆試,因此,許多學生獨自面對英語課堂作業本上的讀寫練習時,無從下手,因此,微信公眾號“青云端”幫老師和學生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課后孩子可以借助“青云端”這一微信公眾號,根據提示輸入相應字符,即可聽到純正標準的讀音,這樣一來,孩子可以根據所需選擇讀題次數,為其形成良好語音語貌奠定扎實的基礎。
四、利用QQ語音視頻功能,讓英語學以致用
英語是一門有聲交際性語言,因此,教師應多布置口頭作業,以體現其交際性這一特征。經調查發現,我們農村孩子周末去培訓機構的較為少見,平時都是宅在家里看電視、做作業或者看書為主,周末活動較為單一,所以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我分別建立班級QQ群,在學生學完一個單元后,就這個單元話題,如“colour”“animals”等,我布置了讓學生在班級QQ群里利用語音或者視頻功能進行“Free Talk Show”這一實踐性作業,以自愿為原則(可以當觀眾,也可以當表演者)每月開展一次,時間定在周日下午(具體時間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這樣,學生就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和展示機會。這種基于網絡平臺的實踐性的英語家庭作業,可以很好地調動孩子參與積極性,無形中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五、利用“百度云盤”,分享優質資源,拓寬學生英語學習渠道
“百度云盤”在當下也很流行,它是百度推出的超大容量免費文件存儲工具,存放在里面的文件可以很方便地和朋友分享,也可以在手機、電腦之間同步;再者,小學生的父母普遍年輕,基本會簡單操作電腦,因此,我經常把平時搜集到的優質英語視頻、音頻等資源存儲在里面,然后把登陸方式、賬號、密碼通過微信、校訊通等形式告知家長,家長甚至孩子可以定期根據自己學習需要登錄我的云盤,下載自己感興趣或者需要的資源,當然我也鼓勵家長把自己平日里搜集到好的資源上傳到我的云盤,這種資源共享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拓寬學生英語學習的渠道。
六、利用微信、華海校訊通,建立家校溝通的橋梁
互聯網+拉近了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家長的距離,實現了家校之間充分的資源共享,幫助家長和學校更加方便及時互動。三年級孩子剛接觸英語,家長們對英語知之甚少,所以我通過校訊通、微信這些平臺,先擬定“告家長書”,向家長闡述了小學英語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視性,并且說明了一些對家長對配合學校教師工作的寄予,列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從而讓家長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引起重視。此外,我還可借助校訊通這一網絡平臺以短信、網絡電話等形式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在校學習及家庭作業情況,分享一些家庭英語教學理念和做法,從而形成關注英語的良好氛圍。
總之,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利用互聯網+布置作業,不但能樹立學生在作業中的主體地位,還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互聯網+真正讓農村孩子不出國門學純正外語成為可能,從此為農村孩子學英語撐起了一片新的天空。當然,在使用過程中,問題還是存在的,作為一名新時期的英語教師,我們應揚長避短,以適應教學要求,讓學生受益,讓自身受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