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順軍
(甘肅省莊浪縣第二小學)
摘 要: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鄉土文化負載著民族文化,是根之根。鄉土文化是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是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總和的具體體現。作為農村小學教師,在充分利用“文本”的基礎上,打破地理、時空的局限,要大力開發這些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精靈的鄉土課程資源,為農村學生提供取之不盡的作文素材。通過開設專門的鄉土題材作文課、課外閱讀和查閱地方資料文獻、利用課內文本結合鄉土題材、利用農村風景基地及風俗文化活動場所等進行鄉土題材作文教學。通過這些方法的實施探索出一些作文教學的途徑,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關鍵詞:鄉土題材;作文教學;開發
在農村小學進行鄉土題材作文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使這些方法達到教育的目的,增強教育的實效,本人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開設專門的鄉土題材作文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各地可供語文教學的資源(文化資源、歷史資源、自然資源、地理資源、其他資源)是極為豐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鄉土文化負載著民族文化,是根之根。”鄉土文化是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是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總和的具體體現。作為農村小學教師,我們要在充分利用“文本”的基礎上,大力開發這些課程資源,打破地理、時空的局限,在課內外的學習與運用中拓展“文本”的內涵。為此,為使農村小學鄉土題材作文教學見到實效,本人開設了專門的鄉土題材作文課,保證一周或兩周上一次課,開展鄉土題材作文講座或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鄉土題材資料整理活動,如“百家講壇”“星光大道”“焦點訪談”等,從而為學生提供取之不盡的作文素材。
二、利用課內文本結合鄉土題材作文進行教學
它是以語文課為依托,對學生進行鄉土題材作文教學,主要采取三種辦法來進行。
1.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一是學習課文中連句成段的方法——化整為零,各個擊破。從有關課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寫法的段落,指導學生運用教材中的基本段結合鄉土題材作文材料來寫片段訓練,減緩作文坡度,掌握連句成段的方法和規律,形成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二是課文中滲透觀察方法——化虛為實,先做后寫,畫面為點,還原細節。在講授課文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一定的觀察方法:有序觀察;有主次觀察。發現典型處,讓學生“依葫蘆畫瓢”進行仿寫訓練。再如尋覓對話處,增加寫的訓練,在人物的語言前加上適當的提示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還要開展各種形式的說:說課文大意,說對詞語、句子的感悟,說對文章感情的體會,說自己學文后的感想,以及各種形式的復述。
2.在作文課堂上定期舉行“鄉土題材報告會”“新聞聯播”等活動。大約一月進行一次,將最近半個月搜集到的鄉土題材的材料進行整理歸類,幫助學生掌握家鄉動態,形成對家鄉人、家鄉事比較系統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3.開展“課前5分鐘鄉土題材作文”演講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指導學生搜集家鄉發展的風景名勝、地域特產、文物古跡、地名沿革、歷史變遷、社會發展、民間藝術、風俗人情、名人軼事、語言文化以及學生的家庭環境、家庭生活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各個領域的題材。上臺演講,開展小組競賽,教師要作演講小結,肯定學生成績,指出不足。上臺演講既鍛煉學生膽識,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升華,是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
三、通過課外閱讀、查閱地方資料文獻進行鄉土題材作文教學
通過組織舉辦鄉土題材作文園地、開展鄉土知識競賽、制作班級小報等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途徑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1.開辟鄉土題材作文園地,辦好小報。定期辦好學校小報是鄉土題材作文的一種有效形式。小報由學生自己選材、設計、剪輯、編排、張貼,在班級、學校里交流。開展這項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
2.舉辦鄉土題材作文競賽。開展這項活動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受到教育,培養了學生交流與合作、表達與思辨的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3.舉辦鄉土題材作文朗誦演講賽。這項活動不僅能激發作文教學者和受教育者的熱情,而且能留給他們永生難忘的記憶。
四、利用農村風景基地、風俗文化活動場所等進行鄉土題材作文教學
關山大景區、教育活動場所是學生實踐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到家鄉景區基地及周圍工廠、農村、社區、高科技園區等地參觀、調查,親身感受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
總之,教無定法,搞好農村小學鄉土題材作文教學的途徑有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多觀察、多歸納、多運用,就一定能探索出一些提高作文的途徑,從而達到作文的實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注:本文系2016年平涼市教育科學研究規劃立項課題《農村小學鄉土作文教法的探索研究》之科研論文,課題號為[2016]PLG00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