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靜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藝術幼兒園)
摘 要:藝術通感這個詞大家都不會陌生,音樂、美術、舞蹈、文學等各個方面在某些情況下具有相似的美感,如欣賞名曲《春江花月夜》時,腦海里就會有與主題相關的聯想。幼兒園教育雖然分成幾個領域,但是藝術的教育是不宜分化的,幼兒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幼兒對美的理解和感受也沒有明顯的領域分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培養,而實施藝術教育是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重要途徑。”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僅僅體現在知識技能的掌握上,對學習品質的要求也不同于往日,而主動學習不僅給幼兒在園期間的學習成功與否帶來影響,對幼兒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至關重要。
關鍵詞:藝術整合活動;主動性;學習品質
幼兒的活動以興趣為基本出發點,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在藝術整合活動中,幼兒能否主動學習取決于活動是否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發展規律,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心理環境,讓其在活動中樂于參與、主動學習?我們有目的地進行引導。
一、以音樂為主整合美術,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音樂對于幼兒來說既抽象又具體。說它抽象,是因為音符所組成的樂章對于幼兒來說有一定的理解難度;說它具體,是因為音樂能營造具象的音樂形象,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如《森林狂歡節》中,幼兒能聽到各種動物的叫聲。在藝術活動《鷺島夜色》中,我們讓幼兒事先了解廈門夜景的特點,在音樂《杜迪拉小夜曲》的引領下,幼兒用各種動作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節奏特點,用線條和圖形表現強弱的節奏規律,用拱形的弧線表征樂句起伏的連音,用連貫柔美和輕快跳躍的動作表現音樂ABA段的不同結構,最后以印畫展示鷺島的夜色完美收尾。這種音樂與美術整合的方式將抽象的音樂轉化為形象的線條,幼兒能更深入地理解音樂的形象和情感,在用線條表征的同時也掌握了粗淺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整合手段有效推進了活動目標的達成,也更激發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和主動性。
二、以繪畫為主整合音樂,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繪畫是幼兒最喜歡的藝術表現形式。在繪畫過程中,幼兒放飛自己的創意,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動手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繪畫并非是單一的藝術,在繪畫中,幼兒能看得見故事,聽得見聲音。在藝術活動《水族館》中,幼兒通過音樂《動物狂歡節——水族館》啟發產生審美意象,進行視聽聯想,將捕捉到的音樂動態和創意情境創造性地融入畫面。活動中,幼兒觀看《海底世界》片段,直觀地感受海底生物的動態,為幼兒造型、著色和布局等提供啟示和幫助。繼而欣賞《水族館》,使幼兒產生意象,啟發對音樂形象的聯想,開闊思路。最后再用吹畫、水粉畫、泥塑等多種表征形式表現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海底世界”。幼兒在分享過程中學會互相欣賞,每個人都是活動的主人,以畫為馬,在音樂的海洋里徜徉。
三、以動作表現為主整合音樂和美術,提高幼兒主動學習能力
舞蹈是幼兒喜愛的藝術表現形式,舞蹈動作變化多樣,所表現的動態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幼兒感受和欣賞。在整合活動中常常用到造型藝術,幼兒看得見,摸得著,變化多樣,可塑性強,是幼兒十分喜愛的表現形式。在藝術活動《天鵝》中,我們先讓幼兒觀察天鵝活動視頻,直觀感受天鵝的優美體態,觀察天鵝的一日活動軌跡,激發幼兒動作表現的興趣。接著,啟發幼兒根據短片和以往的生活經驗表現天鵝戲水、飛翔、與同類互動的動作。最后,幼兒化身美麗的天鵝,在手臂上畫出天鵝的頭頸,隨音樂即興舞蹈,表現天鵝飛舞、停落、戲水、交友等動作。豐富的整合手段讓幼兒全面了解了有關天鵝的經驗,感受了天鵝的優雅形象,體驗了名曲帶來的美的享受。幼兒被活動深深吸引,自發地投入活動中,主動參與探索和學習,取得良好的活動效果。
3~6歲是幼兒品質習慣形成的黃金時期。藝術教育對幼兒美的感受與表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他領域所無法替代的。教師要把握好這個階段,利用藝術整合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為其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邵愛菊.運用戲劇手段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J].幼兒教育,2011(Z1).
[2]張金梅.論兒童戲劇教育的組織形式[J].幼兒教育,2011(Z1).
指導老師:程培蘭。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