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晴宇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做好對“學困生”學習障礙及教學策略的研究,能夠為“學困生”的有效轉化帶來支持。先對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障礙表現進行簡要分析,之后對解決“學困生”學習障礙的對策予以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障礙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做好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一直是教師的重要目標。從初中生的心智發(fā)育水平角度來看,“學困生”的出現與他們在學習中存在學習障礙有著直接關系,為了能夠改變“學困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表現,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做好對“學困生”學習障礙的解決對策研究至關重要,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障礙的表現
1.知識基礎薄弱
知識基礎薄弱是初中數學“學困生”的主要學習障礙。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他們因為缺少良好的知識儲備,這使得他們會因為缺少舊知識的支持而學不懂新知識,并由此產生惡性循環(huán)。隨著初中數學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習問題表現越突出,進而產生學生的厭學、偏科心理,形成了“學困生”。
2.知識架構不清
數學作為一項科學學科,其知識是具有緊密關聯性的。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地補充知識,來為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添磚加瓦”,形成一個良好的數學知識體系,為以后的數學知識學習、應用帶來支持。但從“學困生”的實際學習表現來看,他們的數學知識架構或多或少地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架構不清的情況,以至于在學習時無法準確地找到知識的關聯性,無法進行知識歸類,影響了他們的數學學習效果,造成了“學困生”的出現。
3.學習動力不足
學習動力不足也是導致“學困生”出現的重要原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不夠透徹,加上小學數學基礎沒有打好,這使得他們在面對初中數學學習時,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畏難心理,進而導致自己的學習動力降低,學習興趣不足的情況,最終讓自己成為“學困生”。
二、解決“學困生”學習障礙的對策
1.開展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作為以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其在解決“學困生”學習障礙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考試來對學生實際數學學習能力進行評估,然后對他們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其目的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學習到與自己學習能力相符的數學知識,以此來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以課后作業(yè)布置為例,作業(yè)題題目為:對于反比例函數y=■(k≠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它的圖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B.點(k,k)在它的圖象上
C.它的圖象是中心對稱圖形 D.y隨x的增大而增大
這道作業(yè)題是一個典型的“4選1”選擇題,但考慮到“學困生”的學習能力,他們只需要在C、D兩個選項中進行“2選1”,以此來降低“學困生”的解題難度,為增強他們的反比例函數知識學習帶來支持。
2.做好自信的培養(yǎng)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缺乏學習自信,對數學知識有著較強的畏難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實現對“學困生”的有效轉化,教師就必須要先做好對他們的學習自信的培養(yǎng)。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多讓“學困生”回答一些難度較低的課堂問題,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要對其予以言語上的鼓勵,并給予他們贊許的目光,讓學生在課堂提問中逐漸找回丟失的學習自信,為實現對他們的有效轉化打下基礎。
3.給予心理關愛
給予“學困生”心理關愛是教師所必需要做的工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習、生活上給予“學困生”關愛,讓他們感受和意識到來自于教師對他們的關心,避免他們出現自暴自棄的情況。例如,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教師可以主動地去詢問學生是不是遇到了困難,然后通過合理的教學指導,來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問題,以此來讓數學知識的學習變得簡單、輕松。在樹立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和解題能力,實現對他們的有效轉化,讓學生能夠從“學困生”的角色中脫離出來,成為一個真正喜歡數學、熱愛數學的求知者。
綜上所述,做好對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障礙的分析,找到轉化“學困生”的對策,對于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全面素質教育目標具有積極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和輔助者,其除了要完成傳授知識的教學任務外,還必須要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能夠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數學學科,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從而改變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為實現初中數學課堂無“學困生”的目標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萍.初中數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教學策略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2]蔣秀娥.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策略指導[J].新課程(中學),2010(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