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英

摘 要: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進行活動體驗是必須的。學生在活動中先探究,然后交流分享,在分享中反思、提升,最后獲得知識技能。
關鍵詞:數學教學;活動體驗;知識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要通過促進學生參加數學活動增加學習經驗,學生通過親歷體驗活動,不但獲取了數學知識,還能在體驗中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和規律,不斷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鼓勵學生親自體驗知識
現代數學教學過程中,憑空想象、傾聽都無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樂趣。想讓學生把靜態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來,只有開放學生相互交流的平臺,加強學生的操作能力,才能通過自我探索找到數學的樂趣,吸收知識。
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安排了一個用長方形紙卷圓柱的實踐活動。先讓學生用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一張橫著卷成一個圓柱,一張豎著卷成一個圓柱,研究兩個圓柱體積的大小。再組織學生將完全一樣的紙對折剪開,把變化形狀后的紙再卷成圓柱,研究圓柱體積的變化,逐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如“當側面積一定時,越是細、長的圓柱體積越小,越是粗、矮的圓柱體積越大”“圓柱側面積不變時,底面半徑越小,體積越小”等。這樣通過用幾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卷成不同圓柱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深化對圓柱體積的認識,并借助直觀操作來體會這些變量之間的關系。
并不是在新課中學生才需要做數學,其實,在課余時間學生更需要做數學。如,安排學生剪、畫、做圖形,鞏固各種圖形的特征;學習了圓后,可讓學生用圓規畫風車圖、太極圖、心臟線、螺旋線等,學生既熟練掌握了圓規的使用方法,又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觀;利用軸對稱圖形設計美麗的圖案:可讓學生用常見的量寫數學日記;在每個單元的整理與復習中,小組出一份數學手抄報,讓學生系統整理單元知識。
二、鼓勵學生親自猜出體驗知識
數學的所有成就都是從猜想開始的,猜想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勤于動腦,勇于猜想,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數學題中不同的解答方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讓學生的思維不停地運轉,促進學生的體驗。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為學生安排“猜想—驗證”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回憶了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后,先引導學生大膽地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然后引導他們動手操作,通過把平行四邊形拼成等底、等高的長方形的實驗,既經歷了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過程,又經歷了提出猜想和驗證猜想的過程。同樣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也可以采用“猜想—驗證”的學習方法。
三、鼓勵學生親自說出體驗知識
理不辯不明,話不說不開,數學的真正問題都是要通過彼此之間的不斷溝通、交流提煉出來的,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只有不斷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樂趣分享給其他同學,讓資源共享,彼此之間出現不一致的解決方式時相互交流,才會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如,“比例的應用”教學片段:
課件出示情境圖:4個玩具汽車換10本小人書,小剛有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
(教師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匯報交流)
生1:我們用“4個與10個一組一組對應畫圖”的方法。
生2:我們“先求出14個是4個的幾倍,再算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小人書的本數”。列式:14÷4=3.5(本),3.5×10=35(本)。
生3:10÷2=5(本),14÷2=7(本),5×7=35(本)。
生4: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14÷4=3……2(個),
2個玩具汽車=5本小人書,10×3+5=35(本)。
生5:4個玩具汽車=10本小人書,8個玩具汽車=20本小
人書,12個玩具汽車=30本,2個玩具汽車=5本,12+2=14(個),30+5=35(本)。
生6:我們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根據問題寫出比例4∶10=14∶x。
生7:我們和第六小組的方法一樣,只是比例不同10∶4=x∶14。
生8:……
經過交流,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鼓勵學生親自悟出體驗知識
在數學教學時,很多新知識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加以更新,很多問題都是在生活中發現并且尋找出來的。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感悟到與自身知識體驗的聯系,并且從舊知識結構中找到新知識的痕跡,并且激發對新知識的探索過程,是經歷知識的重要遷移過程。
問題:為什么比的后項不能是0?
1.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老師不作任何提示。2分鐘過后,教室還很安靜。
2.出示表格:
同桌之間會竊竊私語:因為除數不能是0,分母不能是0,比的后項……
3.結論:因為除數不能是0,分母不能是0,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數,相當于分母,所以,比的后項不能是0。
此環節教師沒有因為時間關系,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
又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沒有呈現計算公式,需要學生根據圓柱表面積的含義和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有關數據進行計算。這樣既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又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體驗、操作、探究和思考,在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徹底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不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真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