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金
摘 要:小學數學學習在小學學習中的地位至關重要,但是有部分學生一上數學課就頭疼,也不知道該如何學習數學;大部分學生對數學知識死記硬背,在數學學習中缺乏創新,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無法提高。新課標對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無形中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創新意識;培養
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找到數學學習的方法;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愛上數學學習;更可以讓學生研究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的奧妙。下面通過四個方面介紹一下教師如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只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數學學習,不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學生只是對教師講解的知識死記硬背,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很少有自己的見解。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讓學生想要創新。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知識產生不同的見解,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水平和創新水平。比如,教學“粉刷圍墻”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學校有一堵圍墻需要粉刷,大家都有什么建議?”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對如何粉刷圍墻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說要計算面積,有的學生說要買性價比最優的涂料,還有的學生說要請技術好的工人……在活躍的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欲望被激發,培養了創新意識。
二、讓學生成為創新主體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學什么?如何學?都由教師決定,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即使對數學知識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學生也害怕想法不正確,受到教師批評而不敢發言。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讓學生成為創新主體,讓學生敢于創新,有不同的見解可以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如果學生的見解正確,教師要給予肯定;如果學生的見解不正確,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學生有不同的見解說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了深入思考,可以更深刻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水平和創新水平。比如,教學“合理存款”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為自己的家庭設置一個合適的理財策略,既能保證家庭的日常開銷,又能使家庭收益最大化,不要讓學生局限于課本內容,要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從而培養其創新意識。
三、指導學生的創新方法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急于對學生的新想法進行否定,而不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忽略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學生的想法可能不成熟,但教師的否定可能會打消學生創新的積極性,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指導學生的創新方法,讓學生會創新。讓學生明白創新不是天馬行空地想,而是要有依據,這樣學生才能提高數學學習水平和創新能力。比如,教學“四則運算”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既能提高計算速度,又能減少錯誤率,但是依據必須是教學內容中的運算定律,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創新意識。
四、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讓學生以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方式進行學習。在獨立學習中,學生的確可以靜心思考,對數學知識進行透徹分析,但是獨立學習也有其弊端。在獨立學習中,學生容易限制自己的思維,沒了思路,學生很容易放棄,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可以毫無顧慮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通過小組成員的見解完善自己的想法,調動創新的積極性,在提高數學水平的同時也提高創新能力。比如,教學“多邊形的面積”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幾個復雜的多邊形,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小組至少出三種計算方法,學生在討論中尋求不同的分割方法,思維更活躍,其他學生發表看法的時候也可以完善自己的思維,從而培養了創新思維。
以上內容通過四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水平,不要因為自身水平的不足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教師更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積累、不斷總結,找到更多可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楊軒.淺談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小作家選刊,2016(35).
[2]龍能斌.淺議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育[J].發現(教育版),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