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瑩++郭學文+??
摘要:伴隨著黨建工作網絡化的深入發展,高校學生黨建網絡自媒體平臺建設已然成為高校黨建工作的熱點。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平臺的出現和發展是國家政策、高校黨建工作、大學生自身和網絡平臺自身優勢四者共同“合力”的必然結果。在搭建路徑上,日常教育、學生主體、專業知識是三個重要的著力點。此外,在建設過程中還應嚴把信息質量關和完善反饋系統。
關鍵詞:網絡媒體 高校學生 黨建工作
中圖分類號:D2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096-01
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使黨建工作的網絡化成為現實,為解決高校傳統黨建模式的不足提供了新型路徑支撐。伴隨著各種網絡平臺競相發展和當代青年黨員絕大部分是網絡運用者的實際,將學生黨建網絡自媒體平臺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網絡化的新目標已然成為高校黨建工作的熱點。
一、必然性分析
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中共中央及教育部強調,學生黨建工作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網絡平臺這一網絡發展前沿成果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抓手”作用和重要意義。在此契機下,一些高校興起網絡教育的熱潮,構筑了比較成熟的校園網絡環境,搭建起富有自身特色的學生黨建網絡自媒體平臺。
高校黨建工作的新形勢。面對新形勢和新情況,在破解傳統高校黨建工作所面臨的保持黨建先進性、提高黨建生產力、促進黨內民主和學校民主的發展和探索更加開放、有效的學生黨支部建設等難題上,要求工作載體、方式和手段的不斷與時俱進和創新。推進黨建工作網絡化、信息化,打造自媒體平臺是高校黨建工作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的自身要求,是高校保持黨的先進性和提高黨的科學化領導水平的必然選擇。
網絡平臺自身優勢的推動。網絡自媒體平臺有靈活性、開放性、交互性、綜合性等特點。它不僅能使學生擺脫傳統黨建模式下固定的時間、空間的束縛,同時還能憑借生動多元的表現形式調動黨員受教育的積極性,從而在效果上延伸了黨組織對學生的影響力,突破學生黨員教育中一直面臨的難以長期化和主動化的難題。在“把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為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綜合素質高、戰斗能力強的黨的事業的可靠接班人,以此帶動其他大學生進取成才”[1]的目的下,為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時間與空間、內容與形式上的多重支持。因此,學生黨建網絡平臺的發展得益于自身優勢的推動,是時代要求下黨建科學化的現實選擇。
二、搭建路徑
(一)日常教育進平臺
在對學生黨員的培養、發展和教育工作中,許多高校普遍存在著重視對學生入黨前的培養而輕視入黨后的長期教育的現象。為此,黨員日常學習教育進學生黨建網絡平臺是解決高校現存情況的客觀要求。高校將日常教育中的黨員學習材料、黨內新聞、上級文件等轉化為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上傳到網絡自媒體平臺之中,以供學生學習、交流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網絡便可以激發黨員積極性,保證黨員學習教育工作的高質量與新形式。
(二)學生主體進平臺
基于高校黨建工作是為了更好地建立一支擁有凝聚力與向心力、戰斗力的學生隊伍的基本初衷,讓學生主體成為學生黨建網絡平臺的主角和負責人,是實現群策群力、促進黨內民主發展、提升學生凝聚力與向心力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能將傳統模式下學生在活動中被動接受轉為主觀上的樂于參與,另一方面還能促使黨建網絡平臺的形式與內容能更加貼合學生群體的喜好,客觀上契合學生的需求導向,對黨建網絡平臺而言是合理的深化。
(三)專業知識進平臺
學生黨建網絡平臺應注重融合本專業的特色,將所學專業與黨建網絡平臺的內容有機統一,讓專業知識進平臺,讓學院的專業成為辨析不同支部黨建網絡平臺的“身份證”。其中,堅持思想建設是黨建工作的首要原則,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理論學習和情操陶冶方式,充分發揮支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等經典理論研究與宣傳中的戰斗堡壘作用,較好實現對理論的弘揚和對師生意識的積極引領。
三、發展要求
(一)嚴把質量關
嚴把信息質量關就是對黨建網絡平臺所發布的內容、信息的標準等方面進行嚴格的篩選,確保黨建網絡平臺所傳遞的信息內容必須時刻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契合“黨建姓黨”的基本原則不動搖。為此,高校一方面要對網絡平臺的建設和運行建章立制,規范網絡運作。同時配合技術手段,凈化網絡空間,優化網絡環境。另一方面,高校要著力培養一支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強,同時又善于在網絡環境下開展黨政宣傳教育工作的黨建隊伍。
(二)完善反饋系統
在建設學生黨建網絡自媒體平臺的過程中,還應注重對平臺反饋系統的完善。通過設立專用郵箱、開辟留言專區等途徑搭建平臺的信息反饋機制。進而“讓學生有一個通過組織反映問題、提建議的渠道;它也可成為上通下達、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2]。在收集到意見和建議之后對平臺建設和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自查與糾正,使黨建網絡平臺能夠與廣大學生實現雙向互動。
總之,高校學生黨建網絡平臺建設是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的熱點,通過學習教育進平臺、學生主體進平臺、專業知識進平臺等途徑來不斷完善學生黨建網絡平臺的建設。同時在建設過程中要強化管理機制,由此才能不斷推進高校黨建工作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時君偉等.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研究[J].世紀橋,2008(2).
[2]潘建紅,賈鋼濤.創新研究生黨建的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3).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