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住房公積金制度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近二十年來,其在加快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供應體系、改善居民家庭住房條件等方面發揮著日益凸顯的作用,住房公積金制度也越來越為廣大職工所熟知, 我國住房公積金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的同時,為推進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信息化既創造了條件,也提出了要求,如何高效、便捷、安全地做好公積金管理工作,利用科技手段持續提升管理水平已成為住房公積金管理者面臨的另一重大課題。
關鍵詞:住房公積金;認識:信息
近年來,我國住房公積金規模快速增長,業務種類日趨豐富,繳存單位和繳存職工對住房公積金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一些省市率先探索應用網上業務大廳、自助服務終端、手機客戶端、官方微信和微博等互聯網和移動通訊技術,提升住房公積金服務效率和質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總體上,各地住房公積金信息化服務工作滯后,業務辦理渠道少、標準不統一、服務效率低等問題突出,與繳存單位和繳存職工的服務需求不相適應,影響了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發展。現對對完善住房公積金管理信息化建設,談幾點初淺認識。
1 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目的
公積金管理中心實施管理工作信息化,目的就是在管理和服務職能中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實現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重組優化,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制約,使各項監管工作更加嚴密,服務更加便捷,最終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管理運作模式。這個管理運作模式一方面可實現管理中心內部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決策科學化;另一方面可實現管理中心與繳存單位和職工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充分進行信息共享,達到服務便捷、強化監督,提高效率及辦事公開的目的。
2 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意義
1.實現中心職能從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的轉變。一方面,中心提供的各種服務比以前更便捷,對繳存職工的意見和需求的反應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高效可靠的信息網絡,將信息快速、準確地傳遞給繳存單位和繳存職工,減輕他們為獲取這些信息所需要付出的經濟和時間負擔。實現中心與繳存單位和職工雙向、直接的溝通和互動,保障了繳存職工的知情權和參與權,能夠有效地促進管理中心改善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2.管理工作信息化促進了政務公開工作,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改變了權力運行的監督方式,使管理中心的職權、程序、辦事結果、辦事過程、時限、監督方式等均為社會所周知,可以從根本上規范管理者的行為,防范各級管理人員違反規章制度而肆意妄為,有效抑制腐敗現象的發生。
3、推進信息化建設是完善住房公積金管理的必然要求
住房公積金事業的發展為實現管理工作信息化奠定了基礎。隨著公積金歸集額度的增加和效益的增長,以及電腦、網絡的普及發展,推進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信息化是公積金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各地年歸集公積金額度也呈迅猛增長之勢。要想管理好如此巨額資金,僅有的幾名工作人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強大的管理軟件和信息系統作為技術支撐。
3 公積金行業信息化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缺乏信息化行業標準
住房公積金信息化首先必須信息標準化,其標準化涉及數據的標準化和計算機網絡的標準化,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和通信設備、管理制度和業務操作規程等都必須實現標準化。但是目前,全國各城市六百多家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用系統均自成體系,行業內缺少統一協調,應用標準不一致,主機、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程序開發環境都不一致,數據的定義、字段也是五花八門,不僅造成信息技術的重復建設,而且系統開發及運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缺乏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
住房公積金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是作為住房公積金業務發展規劃的一部分,如何有效、經濟、規范、地推進信息化建設,是對住房公積金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謀劃。目前全國絕大多數設區城市住房公積金信息化均沒有總體規劃,僅限于委托軟件公司單獨開發一些信息系統,系統發揮效能有限,生命周期短,出現重復和無序投資現象,難以滿足住房公積金業務發展要求。
3、缺乏信息化建設的管理理念
在住房公積金信息化過程中,全國各設區城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設往往過于依賴軟件開發商和技術部門,軟件開發商和技術部門對管理業務并不熟悉,管理者在其中的角色分量過輕,新的管理理念不能融入到技術開發過程中,管理和技術相分離,造成信息化起點低,視域窄,費時費力,卻仍只是電子化的推進和提升,不能稱做真正意義上的管理信息化。
4、缺少信息化專業人才
目前我國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有許多人員都是從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轉入的,信息管理這方面的人才非常匱乏,全國絕大多數設區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信息化建設都是依托軟件開發公司,實施與執行的能力偏弱,對公積金的管理需求無法準確地表述給軟件開發公司,而軟件開發公司又對公積金的業務不熟,有許多設計完全融入的是金融部門的管理理念,與事實存在一定的偏差。
4 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的相關建議
1、 出臺行業標準 由于缺乏標準化的指導原則,造成全國住房公積金數據定義不相符,平臺選擇、軟件基礎不一致,不僅不利于行業統計工作和實施監督,而且軟件開發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應建立一個以技術標準為主體,包括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在內的綜合標準化體系。在行業主管部門的統一協調下,各城市應在住房公積金數據定義、平臺選擇、軟件基礎、子系統、應用系統方面開展橫向合作,精確定義各個管理及運行層級的業務功能,并以此為基礎,制定住房公積金行業信息化的指導標準。
2、將管理理念融入信息化建設當中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經濟的發展,住房公積金管理管理工作必將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公積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要既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又能達到集操作、管理和決策為一體,減少操作中的人為因素,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資金安全。 從資金劃撥、貸款審批、貸后管理、網絡監督等方面,均實現信息化、程序化管理,規避人為風險,實現資金安全。
3、做好信息化人才儲備 信息化絕不是簡單的技術應用,而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管理創新工程,公積金行業的信息化建設需要既懂現代管理知識,又懂住房公積金業務,既懂電子信息技術,又懂信息化管理,因此必須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盡快建立起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業務,信息技術水平高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4、實施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必須保障信息系統的運行安全強化安全意識,嚴控系統金融風險。要從硬件網絡、軟件系統及數據庫角度定好相應策略,要建立硬件安全隔離措施,對重要信息進行加密,應配備入侵檢測等安全掃描系統,保證設備運行的穩定,要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業務操作風險和資金風險防控機制,避免信息泄漏、篡改,保障資金劃轉和結算安全。加強信息系統運行監測和風險分析,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確保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
推行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的過程,就是借助技術手段持續提升住房公積金管理水平的過程,就是讓住房公積金更好的服務大眾的過程。只有不斷提高住房公積金的信息化水平,才能更好地實現“勤政、廉潔、高效、便捷”的服務內涵。
作者簡介
林琳(1969-),女,漢族,廣東汕頭市人,大學本科學歷,目前高級工程師(工程經濟,研究方向:房地產經濟,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