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賽南



摘要:近年來,學生數量的增加使得管理學生也越來越有難度,目前的大學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會使用學生管理系統,而數據庫在一個管理信息系統中占相當大的地位,本文將從數據庫的設計過程來介紹學生管理信息系統。
關鍵詞:學生管理系統 學生管理 學生數據庫
教育的不斷普及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管理學生也成為學校的一大難題。人工管理已經不能被人們接受,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的學生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采用計算機對學生進行管理,進一步提高了辦學效益和現代化水平,有著手工管理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學生管理系統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管理的效率,也是學校向科學化、正規化管理發展的必要條件,更是各個高等院校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條件。
一、學生管理系統概述
(一)需求分析
根據工作的范圍不同以及不同人員對系統的需求不同,本系統主要設置了三種權限:學生工作處(管理員)、教師和學生。
學生工作處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核心部門,也是整個學生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管理員,它擁有添加和刪除教師和學生用戶的權限,可以對各項工作事務進行處理,對教師提交的文件資料進行審核,對學生的各項信息進行管理處理,發布各類信息公告,在本系統中擁有最高的權限。教師擁有瀏覽、查詢、修改本班學生的基本信息、錄入成績、查詢評估結果等權限。在本系統中的權限僅次于學生工作處。學生可以登錄系統查詢本人的基本信息,包括獲獎情況、違紀情況、獲助學金情況等;對錯誤的信息可以申請修改;了解學校的各類信息公告等。
(二)結構分析
筆者將本系統主要分為七大模塊:學生學籍信息管理,學生選課管理,排課管理,學生考試管理,學生成績與教學評估管理,獎懲管理和后勤管理。
二、流程分析
學生管理主要包括新生信息的錄入、學院的添加、修改用戶信息、學生選課、成績查詢、一卡通的辦理和消費等。
首先招生辦將新生信息提交到學校,新生入學提交相關新生信息,學工處將獲獎和處罰情況等等信息錄入學生系統,這些信息將共同形成學籍記錄。老師和學生根據權限的不同可以查詢相應權限的學籍信息,并可以提出修改請求。同時,每位學生會通過辦理得到錄入個人信息的校園卡,學生可以憑借一卡通在食堂、澡堂等進行消費和進出宿舍樓,并會形成相應的消費和出入記錄。
第二是課程選擇與安排,教研室或者教師需要申請課程,經過審批通過的課程可以經教務處排進教學安排,學生可以根據給出的課程信息進行選課操作,這將形成課程記錄。教師根據課程記錄學生和老師可以查詢課程表和學生名單,進行上課。課程結束后教務處會安排考試后,教師把學生的成績情況錄入到系統之中,老師和學生都可以登錄管理系統進行信息的查詢。另外,學生還可以根據教師一個學期的授課情況進行對教師的評價輸入。
三、概念結構設計
(一)實體分析
本系統可以分離得到以下實體:教師、學生、學工處、時間、校園卡、學號、課程、成績、獎懲、教室。
(二)整體E-R圖
這些實體之間的聯系如下:學生與校園卡之間為一對一關系;時間、教室與學工處屬于多對多的聯系;學生與學工處屬于多對多關系;學生與成績,成績與學工處之間都屬于多對多聯系;學生與教師,教師與學工處之間都屬于多對多聯系,具體情況見圖1。
四、邏輯結構設計
所謂的邏輯結構設計的任務就是把概念結構設計階段設計好的基本E-R圖轉換為與選用數據庫管理系統產品所支持的數據模型相符合的邏輯結構。
(一)數據庫表信息
將以上的整體E-R圖按照一般轉換原則——一個實體型轉換為一個關系模式,關系的屬性就是實體的屬性,關系的碼就是實體的碼進行轉換,首先可以得到以下兩類表。
基本信息表如下:
學生信息表(學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政治面貌、班級、專業、學院)
學工處信息表(管理員號、姓名、入職時間、管理方面、政治面貌)
教師信息(教師號、姓名、性別、職稱、所屬院系、政治面貌)
課程信息表(課程號、課程名稱、開課院系、學分)
班級信息表(班級號、所屬院系、教師號)
專業信息表(專業名稱、所屬院系)
時間信息(時間編號)
教室信息(教室編號)
校園卡信息(校園卡編號、所屬學號、姓名、院系)
用戶登錄信息表(用戶名、用戶密碼、用戶權限、最后登錄時間、最后退出系統時間、登錄次數)
聯系表如下:
成績信息表(學號、課程號、課程分數、成績級別)
學生獎懲表(獎懲號、學號、學生姓名、時間、獎懲名稱、獎懲等級、獎懲途徑、實施階段)
排課信息表(學號、課程號、教師號、時間、教室)
考試信息表(學號、課程號、時間、教師號、教室、考試性質)
教學評估表(教師號、學號、評價內容)
(二)參照關系
根據基本信息表和聯系表之間的聯系就可以得到以下參照關系,見圖2。
(三)表結構
因學生管理系統表很多,便不在此贅述,僅列舉典型的學生信息表,如表1。
四、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目前的學生管理系統(特別是大學學生管理系統)已經比較健全,但是也有大部分的中小學校并沒有完全運用學生管理系統。目前的學生管理系統并沒有達到種飽和狀態,而這種信息化的平臺確實能夠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幫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學校的各種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