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霞
摘 要:初中數學由于其內容相對于其他學科比較抽象和枯燥,并且系統性比較強,學生學習的難度較大,很多學生一節課沒有注意聽講,后面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由于農村教學設備有限,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較為陳舊,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適應的條件,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得到發展。”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環境不同,其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素質也各不相同,學生個性和特點的差異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制訂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教師如果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而用統一的標準要求學生,很容易導致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對數學失去信心而放棄數學學習,從而導致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學生也得不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情意主要特征
1.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高
數學學困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較低,認為數學學科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興趣,而且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對數學學習的情緒不高,甚至討厭學習數學,覺得學習數學對自己的生活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2.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很多學習數學困難的學生認為很多數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不大,學習數學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避免被教師和家長指責,對數學學習沒有主動性。
3.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意識較為薄弱
相對于城鎮的初中生而言,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發展比較緩慢,他們的主體意識比較薄弱,其主觀能動性也不能有效發揮,所以在教學中的參與度相對較低。并且學困生相對于普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能力有差異,在學習中不能在出現錯誤后及時加以分析和改正,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4.很多學生對學習數學有畏懼心理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還沒思考就感覺自己不會做,做不出來,學習數學的信心不足,不了解自身特點。
二、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和方法
1.建立學困生情況檔案,研究學習困難的原因
對于學困生要分析和研究其家庭情況和生活環境,建立詳細的資料和檔案,這樣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就能了解學生的興趣方向、情感因素和思維方法,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找出學生學習數學困難的具體原因,并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消除學生的后顧之憂,為學生在課堂中提高數學成績做好準備。
2.加強交流,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
教師應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積極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對學困生的進步和閃光點進行及時的鼓勵和幫助,對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出現的思維偏差要做到及時糾正和引導,不能一味地指責,否則學生在遇到困難后很容易因為怕教師的指責而對問題置之不理,不進行解決,導致問題越積累越多,造成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學困生的思想動態,讓學困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溫暖,積極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精神,引導學生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
3.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發展
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是為了讓他們考出好成績,更是要培養他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為沒有優秀的道德品質,即使知識多么淵博,其都可能利用知識危害社會。因此,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4.科學劃分學生層次,在教學中不斷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由于家庭環境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也是有差異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劃分相應的層次,根據不同層次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這樣學生在教學中就會不斷樹立自信心,通過不斷的進步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關注與鼓勵對于學困生也是很有意義的,他們會因為教師的鼓勵而積極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每個學困生的情況各不相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金川.淺析新課標下數學考試評價觀的轉變[J].甘肅科技,2009,25(2):161-162.
[2]王彥民.初中數學差生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9,31(8):14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