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憲升
摘 要:隨著教育的改革,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數學的教學核心是問題,沒有問題的數學教學是枯燥無味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問題開發智力,拓展思維,從而使學生數學水平提高,并為今后的身心發展打下基礎。
關鍵詞:數學教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問題意識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對學習內容產生的疑問,進而使得學生產生質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的產生,有助于學生積極地解決問題,并能夠引起學生的深入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疑問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作為小學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只有學生有了問題意識,才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方便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對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一、創造提問環境,激發學生問題意識
小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小學的學習能夠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小學生由于身體和心理都處在成長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塑造性,因此,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所以教師要趁這個階段,為學生今后打下數學基礎。教師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在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時,教師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小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是要創造良好的提問環境,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并且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公平交流。例如,在學習《比例尺》一課時,教師可以用腦筋急轉彎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提問:“一只螞蟻從廣東爬到廣西只花了一分鐘的時間,這是為什么呢?”學生被勾起了好奇心,很快就猜到是在地圖上爬的。教師馬上可以將課本上的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相結合,學生在好奇心的引導下,就會對知識產生疑問,想要迫切地了解更多知識來解決心中的疑問。只有教師善于運用教材,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提問環境,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多留時間,引導學生提問
作為教師,要想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就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疑問,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留些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提問。學生通過學習的不斷深入和同學間的交流后,其提問意識也會更加富有創造性。教師在激發學生的提問意識后,要逐漸引導學生提問,使學生的問題越來越有針對性。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多留一些時間,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請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探討自己內心對數學知識的疑惑,并通過討論使學生取長補短,共同解決在數學中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多給學生留些時間,例如,在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時,教師可以創設情景,比如說小明擁有22張郵票,小紅有15張郵票,小宋有32張郵票。然后教師給學生留下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對于問題情景提出數學問題,這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組織能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三、注重評價,激勵學生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提問解決問題,因此,培養學生提問的最后一個環節便是激勵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多鼓勵學生提問,多一些贊美學生的語言,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提問積極性,促進全班養成愛提問的好習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元化的理論來評價學生,不僅能激勵學生,更可以傳授知識激發學生的潛能。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善于提問,還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解題思維。學生在對問題進行解答后,教師要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學習《簡單的統計》時,教師可以采用開放性的提問“我們應該怎么統計玩具的類別”,教師的這一開放性問題,會獲得很多不一樣的答案,有些學生會用符號統計,有些學生會用“正”字統計等。教師應該對學生不同的答案進行表揚,以此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這一階段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作用,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教學質量,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習慣,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教會學生在學習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時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問題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中,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董亞權.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
[2]張麗春.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5(9).
[3]武玲.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