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晨光
摘 要:在當今小學教育中,有一種亟待改變的現象,在小學許許多多的小學生存在厭學現象,特別是對于小學語文學科,厭學的人數更是不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出現的厭學現象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分析學生厭學的原因,找尋改正學生厭學的有效途徑,采取正確有效的教育手段,扭轉學生對語文學科厭學的狀態,促進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學生厭學;現象;思考
在當今的中小學教學中,出現了一種不良現象,學生對于所學學科持厭學態度,表現較為明顯的是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不積極回答語文教師提出的問題,語文作業不認真去完成。這種現象越到高年級越顯嚴重,有的學生厭學特別嚴重,書本到哪去了都不知道,如何去學習。
我們所進行的基礎教育,是給祖國的花朵打基礎、筑根基的大事,我們期望學生自小扎扎實實地學好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作出貢獻,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學生的厭學現象極其嚴重,已經到了不抓不改不行的境地,必須進行扭轉了。否則將會對基礎教育造成極壞的影響。
一、找尋學生語文厭學的根本原因
1.小學生在學校的時間長
目前,各學校多為通勤的孩子,自早上5點多起床吃飯,坐校車到學校上課,全天待在學校里,在學校的時間長達8小時之久,正課7節,再加上少年宮活動,各項體育活動,還要加上寫各學科作業的時間,周而復始,在學校待的時間過多是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
2.語文學習任務重
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任務較多,讀課文,寫生字,寫詞語,抄寫句子,背誦課文,找尋課文的寫作方法,課文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任務多,需要長時間的書寫、記憶,花費的精力比較多。這是學生厭學的另外一個原因。
3.當今的社會家庭,家長對學生要求聽之任之,想怎樣就怎樣,要求不嚴格,嬌生慣養
現在的小學生在家庭中十分嬌慣。家長什么事情都不讓他們去做,做什么都怕累著。一有時間就是關注的是孩子的吃與玩,總是想著讓孩子能夠多玩,一會兒多吃點好東西,慣著自己的孩子。家中孩子少,老人多,就出現一種溺愛狀態,更有甚者有個別家長還會幫助孩子欺騙老師,就會一來二去使學生養成生怕吃苦、怕累、不求上進的壞習慣,這是造成學生厭學的家庭原因。
二、關注學生語文厭學的表現
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厭學學生所出現的狀態是趴著睡覺,低頭和同桌說悄悄話,喜歡東張西望,做與語文學習無關的小動作,喜歡在語文課學習時看課外書,對語文教師所講的語文知識內容不感興趣,不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時常地遲到、曠課、早退、不完成課外作業。這些表現都反映出學生的厭學狀態,表明學生對所學的語文內容不喜歡、不接受,我們語文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這些厭學表現。
三、扭轉學生語文厭學的相應對策
1.語文教師應該轉變語文教學的理念
作為語文基礎教育的教師,應該知曉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教學的目標:教會小學生認識課文生字,能夠用課文的生字組詞,并能用所組的詞語寫句子,分析句子的結構,使小學生能夠把握語文方面的聽、說、讀、寫的技能,并可以形成較扎實的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鍛煉小學生的正確的審美觀念,養成健康的人生價值觀,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學習基礎。
語文教師在為學生上課的時候,先要掌握語文教材的內容,挖掘教育素材,探究教育教學方法,掌控每節課所要傳授的語文知識內容。還要熟悉所教的學生,了解他們知識掌握的程度,全面細致地認識學生。
2.向學生灌輸學習語文知識的意義及價值,使學生從內心接受語文知識的學習,充分激發小學生的探求語文知識的欲望
我們可以采用適當的方式告知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是如何的重要,它關系到命運,影響將來的發展。我們可以把厭學的學生集中一起,取得他們家長的大力配合,讓學生感悟親情,感受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性。如和厭學學生做親子游戲,欣賞厭學學生變為勤學上進的好學生的教育影像,使厭學學生接受教育,改變自身的學習態度,從自己內心產生想要學習語文知識的愿望。
3.成立幫扶小組,讓班級中興趣相同相近而且語文學習成績較好的同班同學來幫助厭學的學生
在班級中教師組織學生成立幫扶小組,給厭學學生分類造冊,然后在班級同學中找尋與厭學同學興致相近且語文學習成績非常棒的學生做幫手,教師做好幫手的工作,使幫手理解教師的意圖,知道該如何去做。在幫手的幫助下,使厭學學生有信心抓好學習,讓幫手對其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使整個班級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
與厭學學生家長建立溝通網絡,教師與家長建立長久性聯系,互通學生在家及在學校的表現,教師與家長雙管齊下,共同擔起厭學學生的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李開學.對中學生“厭學”現象及其轉化的探討[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2).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