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展高
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對提高用藥靜脈調配中心(PIVAS)排藥質量的積極作用,降低差錯率,保證用藥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驟,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在我中心實施品管圈活動,分析排藥差錯原因,制定改善措施并組織實施。結果:排藥差錯由活動前一個月的1.31%降到活動后一個月的0.3%,到達預期目標。結論:在PIVAS開展品管圈活動,可提高排藥質量,降低排藥差錯率,對工作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品管圈活動;排藥質量
PIVAS是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降低靜脈藥物調配差錯率,是醫院對調配中心的基本要求。品管圈管理(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品管圈),其是指同一工作現場、工作性質的管理人員,自發組成品質管理活動小組,利用各類統計學方法、工具,發現問題,持續改進工作質量[1]。品管圈運用到醫療服務行業,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也是深化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2]。我院PIVAS實行藥品集中管理和配制,參與人員多,工作環節多,每一個工作失誤都是引發醫療糾紛的重大隱患。因此,加強其質量管理尤為重要[3-4]。于是我中心于2014年3月開始了以降低排藥差錯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并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相關資料和數據來源于我院PIVAS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我院PIVAS有工作人員26人,構成比為:藥師8人,護士14人,工勤人員4人。主要工作包括貼簽、排藥、配置、核對等,工作量達到每日1200份,最多達到1500份以上。
1.2 方法 按品管圈的步驟實施品管圈活動
1.2.1 組圈 我院靜脈藥物調配中心在日常工作開展中,遇到過不少的問題。2014年3月,由6名藥師、7名護士在自愿的原則下自發組成品管圈,選取一位主管藥師為圈長,一位護士長為輔導員。投票決定圈名為“滴水圈”,寓意為從點滴做起,發出巨大力量。
1.2.2 選題由圈員討論日常工作存在的問題,得出5個候選主題。采用評價法,由圈員以上級政策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進行評分,得分最高的主題為本次活動的主題。最終確定本次活動的主題為“降低排藥差錯率,提高排藥質量”。
1.2.3 擬定活動計劃 通過繪制甘特圖擬定活動計劃表,本次品管圈活動周期10個月,其中計劃階段(選題,現況把握、分析原因、對策擬定)占活動時間的30%,實施階段(對策實施與檢討)占活動時間的40%,確認階段(效果確認與標準化)占活動時間的20%,處置階段(探討與改進)占活動時間的10%。確定各個環節負責人,由圈長控制活動進度,定期組織開展品管圈活動會議,圈員共同討論問題原因與解決方法。
1.2.4 現況把握 查看記錄本,2014年3月
我中心排藥總量40000份,排藥差錯523份,差錯率1.31%,見表1。其中,數量差錯,指標簽數量多或少;貼簽差錯,指輸液溶媒選錯種類、規格;劑量差錯,指排藥時藥品多排或少排;劑型差錯,指粉劑和針劑等相混淆;品項差錯,指藥品種類擺錯;復核差錯,指未能及時檢出排藥錯誤的藥品;退藥差錯,指排藥時未能及時排出已申請退藥的藥品;其他錯誤,指裝箱錯誤、串批次錯誤等。
1.2.5目標設定 根據差錯數據繪制柏拉圖,如圖1。 根據“80/20” 原則最主要的問題是貼簽差錯、劑量差錯、退藥差錯(三者錯誤累計百分比為90.24%),因此本次活動重點解決如何減少貼簽差錯、劑量差錯、退藥差錯。結合本部門的情況,對全體圈員進行內部考核測評,認為自身班次能解決為5分,需其他一個班次配合為3分,需其他2個班次配合為1分,得分除以5得到81.6%,由于首次進行品管圈活動,圈能力會低于預計評分,故將圈能力定為70%。計算目標值 = 現況值 -(現況值 × 改善重點 × 圈能力)= 1.31% -(1.31% × 90.24% × 70%)= 0. 48% 。
1.2.6要因解析全體圈員開會,進行頭腦風暴,集思廣益,分析造成以上三個差錯的主要原因,繪制成魚骨圖,見圖2。
1.2.6 對策的擬定 全員進行頭腦風暴,根據原因想出對策,并將對策從可行性、經濟性、圈能力進行評價。對策評價方式為:優5分,可3分,差1分。13人進行評價,根據80/20法則,得分156分以上的對策為實施對策:(1)人員方面:保持嚴謹的工作氛圍,排藥流程進行過程中禁止閑聊。制作“四查十對”溫馨提示標牌,時刻提醒操作人員。強化、規范流程過程督導、反饋管理機制,完善質控環節管理。加強人員思想素質教育,培養員工職業精神,強化責任意識。實行責任追究制,任何異態均需追蹤至責任人,并在質控量化評價中體現。規范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帶教及考核模式,強化教學督導,每周安排一次業務學習,溫習操作流程等基本理論。(2)藥品方面:制作“規格不同”和“劑型不同”警示標識。規范上藥、退藥批號區分管理,用小盒分隔置放。制作“包裝相似”警示標識。規定總單拿取過程中不得隨意添、減信息,續加信息必須在總單撿完后(3)設備方面:科學規范排藥分組,按組細化、固定排藥、核對操作空間。更換網線,更換合適標簽紙。(4)方法方面:成立質量控制小組,完善流程,制定退藥制度,與住院藥房協商,將打包藥分到住院藥房,靜配只配置少打包。
1.2.7 實施與檢討 對所實施的對策,由各責任圈員就負責工作做出報告,對策實施順暢、效果卓著者給予獎勵,對策實施有困難者協助分析,并進行修正,提出改進方案和修改計劃。
1.2.8 效果確認
(1)有形成果 經過對策實施后,2015年2月我中心排藥差錯率降低至0.3 %,見表2,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0.3-1.31)/(0.48-1.31)=121.69 %,見圖3。
(2)無形成果 經過品管圈活動后,圈員的團隊協作精神、集體榮譽感、個人的自信心及參加工作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評分結果見表3。雷達圖見圖4。
1.2.9 標準化 成果表明,所實施的對策是有效的,為使對策效果能長期穩定的維持,將以上有效對策進行標準化,并將標準納入操作規程。
1.2.10 探討與改進 對品管圈活動的環節進行回顧,總結活動執行的優缺點,并確定努力方向,具體見表4。
2討論
我院PIVAS通過品管圈活動詳細分析了造成排藥差錯的原因,通過集思廣益提出對策,并付諸實施,使差錯率明顯降低,保證了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通過參與此次活動,所有圈員的價值得到體現,能力得到認可,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使PIVAS整體素質及工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工作環境更加和諧,工作人員之間溝通更加融洽。
實踐證明,品管圈活動作為一種新穎的管理模式[5],在運用到醫院PIVAS中,對降低排藥差錯率,提升科室團隊整體素質都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唐美琴,張英哲,郭菁菁.品管圈活動在提高靜脈藥物調配工作質量中的作用[J].海峽藥學,2011,10(03):248-249.
[2]林瑞榮 . 品質管理[M].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146.
[3]朱紅球,曾穎,賴偉華,等 . 藥房門診處方配藥內差調研分析及干預措施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7):42-43.
[4]王臨潤,張國兵,汪洋,等 . 品管圈在醫院藥劑科質量管理持續改善中的應用[J]. 中國藥房,2010,21(37):3491-3493.
[5]王牛民,張文娟.品管圈在靜脈配置中心的應用[J].西北藥學雜志,2014,29(3):29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