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銀
摘 要: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釋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征、本質及其規律性,具有一定的知識性。學生的閱讀能力良莠不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側重學生閱讀方法的教學,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突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重要性及其同組幫扶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說明文閱讀;組建和運用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成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在小班化教學的當下,如何在語文說明文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將小班劃分成更小的單位,并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作用,成為我首要的關注點。
一、深度觀察,聚焦現狀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應把它當作一種語文能力來培養。但閱讀教學,尤其是說明文教學在小學語文階段仍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學生不愛學,只等老師教,究其原因,我發現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問題:
(一)閱讀興趣缺乏
說明文主要是通過如實的解說,讓人明事相懂物理,給人以知,教人以用,并不像記敘文通過形象刻畫,動人以情,示人以范,因此,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說明文并不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四年級下冊第10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文從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引起黃河變化的原因以及治理方案三個方面對黃河的變化進行了說明,具體且平白無誤地介紹,不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細節容易忽略
說明文的特點是科學性,它在介紹、解說知識時要求必須科學、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實際,語言十分嚴謹,而四年級的學生卻不易關注如“主要”“大約”“最終”等用詞的準確性。在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時,學生已初步了解說明文用詞準確、語言嚴謹的特點,但在課堂上對本文的用詞進行交流時,大多數同學都忽略了“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一句中的“反復”和“終于”,因此而無法體會到科學家研究成果的來之不易及其鍥而不舍的精神。
(三)內容不能理解
說明文由于其知識性特點,在構段時將某一知識點完整、明確地在一段中進行解說,如《飛向藍天的恐龍》中恐龍的演化過程,在很長一段內容中去截取需要的關鍵點是很有難度的,大部分學生不能確切地根據時間詞、關聯詞等劃分恐龍演化成鳥類的幾個過程,從而形成了說明文教學中老師滿堂灌、學生只聽講的現象。
二、追根溯源,發掘基礎
(一)合作小組的組建
以合作小組為形式,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布置教學任務,小組成員之間共同理解、討論并分工完成任務,最后以小組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對達標的小組進行獎勵。在合作過程中,個人責任的明確是小組合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必須把責任細化到組內的每一個成員,要求每個組員都能理解并且保證個人責任和任務的達成。
1.明確分工,各司其職
在明確了各職務的責任后,每組根據小組成員的興趣和能力推選組織管理能力強、具有較強責任心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公平鍛煉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在具體的小組合作中,個人的分工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采用輪換制,同時還要根據閱讀學習要求的不同安排不同角色。
2.合理分層,根據難度分配任務
對于這6位同學以及其他同學來說,閱讀能力實際上是參差不齊的,對說明文閱讀重難點的把握以及對具體任務的理解程度處在不同水平上。所以,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我依據不同篇目教學的重難點,將學習任務按學習難度等級進行劃分,并分配給不同程度的學生。
(二)掌握教學內容,合理組織合作
從內容上看,是不是所有的閱讀教學都適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呢?綜合四年級小學語文教材后,筆者發現,并不是每一篇課文都適合進行小組合作。通過考查發現,當教學目標、任務和教學內容具有以下特點時,可以考慮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三、多元實踐,探尋策略
我們班的閱讀教學的合作學習一般分為三步進行:首先,由老師根據課文的題材和內容布置相關預習任務(后期可由小組自行組織討論),小組合作完成預習。其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合理組織課堂合作學習。最后,由組內自評、組間互評及教師點評,及時進行本次合作學習的評價反饋。
(一)合理制定預習目標
課前預習可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淡化教學難點,因此,在每次合作學習前,我都利用課文導讀,根據文本的內容和特點合理設計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組內討論交流的方式完成課文的預習。
(二)有序組織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部分,課前的預習任務也是為了課堂教學服務的,所以,小組合作在課堂教學中學習任務的分工、學習目標的確定便顯得十分重要。
1.組合學習小組,細化學生分工
學習小組的組合以四人小組固定組合,通常在上課開始就按照合作小組就座,可以是前后座,也可以是圓形、弧形、T字形,根據小組活動的任務以及目標的不同進行調整。每組組員在合作學習前根據學習內容,重新調整并明確自己在組內承擔的職責,合理分工,如擔任組長、匯報員等,有序進行。
2.梳理課文脈絡,細化小組目標
細化目標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開始,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細化小組預期達成的目標。通過預習,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一個大概了解,在此基礎上,請小組匯報員梳理文章脈絡,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合作完成這一項預習任務。
3.監控小組進度,調整學習目標
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小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全局,引導小組合作學習的進程,合理調控。在學習內容和目標等方向上,也要進行有效的觀察和調控,避免學生偏離學習目標。
4.實施激勵機制,激發合作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是進行有效的激勵,在每一次小組合作學習后,我班都會根據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的配合、目標任務的完成效果進行成績評價,實施獎勵,以此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三)進行合作總結,及時評價反饋
評價反饋是合作學習關鍵的一個環節。及時的評價反饋可以讓學生真正了解到合作學習中的重要因素,以及組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在合作學習中的重要性,同時組員互評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發現別人的長處并向其學習,真正做到在合作中相長。最后,及時進行評價,反思學習過程。請學生自評、互評,通過評價發現不足、改進不足,對合作學習時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說明,尋求解決方法,積極應對。
反思:“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們要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和有效互動中感受、理解和體驗,獲得感悟和思考,享受審美的樂趣,享受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鮑默.在“小組合作”中彰顯學生的“靈性”[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Z1).
[2]李紹美.“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教育科研,2014(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