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
摘 要: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教育是基礎,為此,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為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培養新人。分層教學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體現了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原則。
關鍵詞:分層教學;實施策略;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努力構建新的課堂教學結構,采用分層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現將分層教學的提出、確立、教學過程的具體操作、學生能力的培養及效果等介紹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
學生由于受遺傳、成熟、環境、個體主觀能動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個體發展存在著差異,在班級授課制中表現明顯,大體可分為優、中、弱三層,如果硬性地施以同樣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切的教學,其結果必然是顧了少數,影響了大多數。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這背離了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也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一般來說,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學習興趣濃,接受能力強,注意力集中時間長,善于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則剛好相反,往往形成惡性循環,影響了學生的個體發展。為了改變以上弊端,我進行了分層教學的嘗試。
二、對策的確立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便“因材施教”,我國《當代教育學》的教學原則也要求因材施教,并指出: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我確立了分層教學模式。所謂分層教學模式就是在班級授課制下,教師在講授同一教學內容時,對不同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優、中、弱三個層次的學生,以相應的三個層次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思有所進,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提高每個學生的興趣。
三、方法的采取
(一)把握好教學目標層次
根據學生層次分別制訂課堂教學的基層目標、中層目標、高層目標。基層目標緊扣課程標準和教材,在不降低要求,不增加難度的前提下,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必須完成教學目標。中高層的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提高性教學目標。
(二)把握好教學方法層次
對于第一層次學生在自學、講課時,教師有所傾斜,采取四優政策,即優先提問、優先板演、優先輔導、優先解答。設計問題采取“小步子、慢速度”的教育原則,注意循序漸進;對二、三層的學生,設計問題要靈活,而且有一定的難度,同時鼓勵學生自己歸納知識要點,根據要點提出實例,再討論解決問題。
(三)把握好練習、作業層次
練習、作業一般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層、提高層、拔尖層。三層學生必須完成全三層,二層學生必須完成前二層,可選作拔尖層,一層學生必須完成基礎,也可嘗試提高層和拔尖層。
(四)把握好達標測試層次
在測試時,也不能用同一種標準來衡量學生,既可同卷不同要求,也可不同卷相同要求,同卷可以根據試題的難度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不同目標。進行小測試時,也可以出不同的試卷,讓不同的學生做,測試不同層次學生的達標情況,再進行針對性訓練、輔導。
(五)分層教學需要家庭的支持
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家庭這樣一個小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極為重要。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與各層次孩子的家長交換意見,要求家長注重自己孩子的個性,對練習、作業、達標測試的不同給予理解,對一層的學生,家長肯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對二、三層的學生,家長應鼓勵其探索更多方法,更注重聯系社會實踐,家長與教師一起培養孩子,使其成為具有高度自主性、獨立性與創造性的人。
四、成效的取得
第一,分層教學,課堂上學生活動面廣,各層次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教學,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
第二,分層教學為每個學生創造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所有學生都能在教師主導下積極參與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第三,分層教學提高了家長對子女的認知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協調了父母與孩子的關系。
第四,分層教學不僅體現了共同要求與因材施教、統一性與個別性、提高質量與減輕負擔之間的辯證關系,還形成了師生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第五,分層教學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創新能力、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素質教育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學中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更不是只注重少數人的發展。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保護這種權利,創造條件實現這種權利。分層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也是有效途徑,體現了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原則。
參考文獻:
[1]巫月紅.小議小學數學分層教學[J].新課程(下),2012(5).
[2]夏永軍.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