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維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教育教學要求的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活動不僅注重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更注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提升和學習方法的傳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小學美術教學已經成為組成教學的重點學科,開創合作性質的小學美術教學課堂成為大勢所趨。針對這一點簡單地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教育;美術課堂;合作教學;教學策略
合作教學法從進入課堂以來,就完美地秉承著素質教育中“以生為本”的教育要求,鼓勵學生在一起進行學習,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和討論,也要對別人也就是伙伴的學習質量進行監督,有點類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真正打破了傳統教學中學生對教師盲目地遵從和認可,為開設民主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可能。那么,實際的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如何有效應用合作學習法呢?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教師要抓住課堂流程,發揮引導者作用
在合作學習法創設的初始,涉及一個小組合理搭配的問題。合作學習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更要在其中充當一個有關鍵性作用的角色。要求“監督幫助”其他的小組成員。因此,在進行分配的時候,教師既要注意學生學習能力上的問題,更要注意學生人際交往和語言表達上的問題,要切實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到知識。此外,合作學習因其具備的特殊形式,也涉及教師可以利用“學習共同體”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簡單說,就是需要合作小組內成員共同進步、協同作戰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獎勵,這樣能促進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形成,更有利于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勵,激發學習興趣。當然,教師也需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不斷總結和監控,給予學生一定程度的反饋,讓學生在正確的學習軌道上探討研究,促進合作學習的正向展開。
二、教師要抓住課程核心,讓課堂形散神聚
合作教學的內涵其實體現出了要照顧到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而在現行的班級授課制的趨勢下,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盡管美術創造是“仁者見仁”的活動,也不能有針對地進行指導。因此,合作教學應運而生,且完美地彌補了這一缺點,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組織學生在大班級的環境下進行小團隊的合作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將班級的形式“打散”,不拘泥于傳統的“一人授課、全班聽講”的形式,但也要將全體學生的研究核心和內容操練“聚為一體”,不能讓學生合作研究的內容脫離課題。要知道,采取合作形式的教學課堂需要形式上的“散”,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思維火花的激發,更是學生心態上的放松,利于學生進行再創造。但同時,因為教育對象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性往往比較差,所以教師要時時刻刻對學生進行關注,提示學生將思維的重點放在美術課堂創作上,也就是思維上的“聚合”。只有讓課堂形散神聚,才能煥發美術課堂的活力,才能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享受美,才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美。
三、創設學習場景,促進興趣激發
美術教學是一門美學的藝術享受,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想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發掘其中的樂趣,首要的一點就是能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涉及美術教學中需要具象進行描述的內容,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將自己所見所感通過畫筆進行描繪;涉及一些手工制品的制作,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常見的東西,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雙手描繪出屬于自己的手工作品。尤其是在合作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些簡單的啟發,再結合學校舉辦的校級活動,讓學生合作動手進行一些手工制品的制作,能極大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也能讓學生對美術教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比如我們學校在去年舉辦的“傳統紙藝”競賽,我就將各班學生按小組進行劃分,自由選材進行合作創新剪紙,最終呈現的效果相當可觀。當然,在這個合作制作的過程中,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動手將作品最終呈現出來,學生非常有成就感。不斷促進學生成功的體驗,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完成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具體要求。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提倡學生合作學習,不僅是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承擔主體作用,更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先學、互相合作研究、再創造的過程。這一教學方式和素質教育的教育要求異曲同工,都對課堂進行了創新形式的挖掘,將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作為課堂的驅動力,真正做到了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引領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霜.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J].赤子,2015(13).
[2]徐蓉.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5(35).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