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忠
摘 要:合作式學習從狹義上來講就是由學生分組,小組內部相互團結合作共同完成任務目標,從廣義上講也就是互相學習,合作共贏,在體育課作為中學生眾多課程中唯一一門隨意、釋放天性的課堂,一直以來都深受中學生的喜愛。新課標改革下,合作式學習也被逐漸推廣到中學老師的教學課程當中,但其實踐教學中仍存在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關鍵詞:合作式學習;中學體育;解決措施
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有很大影響。初中生大多處于叛逆期,他們的身體和心理每天都會發生很大變化。傳統模式下的學生僅僅只是體育過關,而推行新形式合作學習教學的孩子卻很活潑,積極向上,并且愛心友好,樂于助人。合作式學習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屬于心理學范疇的教學形式。推行合作學習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有很大的意義,本文也對合作學習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實踐意義及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進行研究與分析。
一、合作式學習在中學體育中實踐的意義
(一)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體育一般讓人想到的就是競爭,而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爭強好勝是他們這個時期最容易出現的一種性格表現。中學老師在教學中倡導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分組合作,相互學習,互幫互助,可以淡化他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加深他們彼此的了解,以自己的優點彌補團隊小組其他成員的不足。他們會為了某個比賽活動,而更加重視集體的力量。中學生之間通過合作的共同參與,相互的動作指導,可以讓他們深刻感受到集體主義的合作價值,從而增強中學生的團隊
意識。
(二)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中學生比較活潑好動,但在人際交往應對方面還比較稚嫩,比如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忽略他們的感受,比較自私,思想狹隘等。但在中學生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采取合作學習的新模式,將學生分組學習,鼓勵他們互幫互助。初中生在學習小組中就會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學習,他們會一起討論不清楚的課堂動作,會一起做游戲,一起學習等,這就能促進他們之間進行交流,互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可以促使學生在同學交往之間變得更加自信。同時,如果其他成員有什么問題,同學之間就會學習照顧他人,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而發現自己的價值,也能發現他人的價值,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實踐措施
(一)加強合作方法指導
中學體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合作學習的形式,又要加強對學生合作方法的指導。鼓勵中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重視互補,把自己的優點與別人的缺點相補充,從而促進小組的優化組合,達到較高的學習效率。
例如“乒乓球課程”,并不是每個人乒乓球技術都很好,除了老師的動作指導外,更多是學生自己的課堂練習。老師要求分組為兩個人相互對打,要求小組成員一般為一個乒乓球技術好的,一個為技術差的,技術好的學生可以配合差的學生給予指導,兩個人可以相互交流探討,培養合作默契,達到小組內部的優化組合,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堂任務。
(二)創新合作學習的實踐內容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中學老師可能過度強調學生要學會合作學習,互相進步,過于重視合作學習的形式,而忽略了要增加合作學習在初中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實踐內容,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無事可做,缺乏人際應對技能和合作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老師說要學生合作學習,小組討論,自己卻在時間內容的調節上做得不夠,就會導致合作式學習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出現問題,不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也會影響體育改革的進一步推行。
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改革中增加時間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增加實踐內容,具體應由老師開會商量,只有增加實踐內容才能促進合作學習模式在體育教學改革中的順利進行,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合作學習實踐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促進體育老師的教學任務完成,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
傳統的“武術”課堂,老師主要教完學生的動作之后,就會留下很多時間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學生大多也不會相互學習討論,此時,老師應該讓學生分組進行小比賽,以比賽的形式內容間接促進合作學習實踐在體育課堂上的應用開展,達到合作學習的目標,共同進步。
通過合作學習的這種學習互動形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他們社交能力的發展,這也是體育改革下的教學目標,讓體育課更具有社會化教育價值,成為一門真正的體育與健康的課程。
參考文獻:
[1]肖斌.試論體育課堂中的合作學習[J].體育教學,2000(4).
[2]郭偉利.新課標理念下中小學體育游戲教學的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