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基
摘 要:我國倡導的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環境與發展相結合,要求人們具備環保意識,維護綠色生態環境。在中學生物課教學當中,更加要倡導學生擁有環境保護的意識。因為作為中學生物教師,要立足本職工作崗位的同時,還要加強對中學生的環保意識的培養,這對今后的生態環境的發展,以及學生自身的正確價值觀導向都有著深遠的意義。所以,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生物教學;滲透;環保意識
環境與發展是如今世界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因為人們普遍都存在著環保意識薄弱的問題,才導致如今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向惡劣演變。中學生物教學對學生是否具有環保意識還處于非重視狀態,但是根據生物課程的要求,中學生物教育內容越來越重視人與生物圈、大自然與人、生態環境與人和諧發展。中學的生物老師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并落到實處才是生物教學的重點。本文接下來就要討論,如何將環保意識滲透到初中的生物教學中。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環保意識真正融入學生的學習。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環保意識與教學內容相結合
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比如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生動形象具體的表達,將課堂教學與環境保護融合到教學當中,加強學生對環保意識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環保意識。其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在課前進行預習,允許他們通過網上、書籍等方面進行一個環保方面知識的材料收集,制作成PPT,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展示,這樣不僅能充分地發揮學生應有的學習自主性,還會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拓展他們對生物知識以外的知識面。
二、反面教材加強學生對環保重要性的意識
只憑教師將有關生態環保的內容講解給學生聽,學生很難對此有深刻的理解與印象。如果通過反面教材呢?效果可能就會不一樣了。教師可以讓學生看一些關于因為環保意識差,人們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現場,比如露天垃圾場,造成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還可以讓學生看一些關于大自然遭到破壞后所產生的不良后果反作用給人類的場景,如亂砍濫伐后所造成的泥石流現象,危害了人們生存的環境,造成許多人遇害身亡。這些例子都是人們嚴重缺乏環保意識所導致的結果,通過這些觸目驚心的反面教材,可以使學生更加意識到擁有環保意識的重要性。教師除了舉出反面教材警惕學生,告訴學生培養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外,也應該注重學生實踐性思維,讓學生根據環境問題想出一個可行性的解決方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才是真正做到了將環保意識滲透到生物教學中,加強了學生對環保意識的理解與學習。
三、舉行環保意識的專題講座
舉行一個關于環保意識的專題講座,可以進一步引起學生對環境熱點的關注。教師舉行一個環保意識的專題講座需要一個適合的條件,比如可以專門挑選在環境紀念日的那天進行。比如3月12日的植樹節、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等舉行相應的專題講座,進行相關的環保宣傳活動,也可以結合生物教學的教材內容進行講座,還可以結合突發的生態大事件進行分析講解。通過開講座,舉實例讓學生學會系統地對生態整體有個印象,能從課本知識的角度對環境環保問題進行思考,形成正確的環保意識。
四、開展環保實踐活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在教室里進行,但是想要環保意識很好地滲透到生物教學中,就要教師除了在課堂中進行教學以外,還要在課外展開一系列有關環境保護的教育活動。讓學生結合在上課時所學到的生物學知識,在形式豐富的課外環保活動中進行實踐參與。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到野外去采風,讓學生到真實的環境中去體驗,通過學生在大自然的美好體會,加深學生對自然生態的向往與熱愛,從而加強學生對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師還可以到學校附近進行勘察,通過調查住宅區和工廠等地,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并激發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行動性,最終能將所學到的環保意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力求踐行環保意識。
五、生物教材與環保意識相結合
中學生物教材是生物教學的前提基礎,教師只有牢牢以教材為中心,挖掘教材中關于環境教育的知識點與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目標緊緊結合起來,才能做到使環保意識滲透到生物教學中。教師在傳達環保意識的同時,可以緊扣教材知識,因為生態環境與環境保護也是息息相關的,很多環境保護的內容都是以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依據的,生物教學的教材中,往往也是與生活的內容緊密相關的,只有教師做到在生物教學課堂中與環保意識有機統一進行講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生物教育在環保意識的培養當中是具有明顯的學科優勢的,生物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這個優勢,將環保意識與生物教學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這樣也為環保教育做出了一份貢獻和力量。
參考文獻:
[1]郭玉剛.淺談中學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J].科技展望,2016(14):218.
[2]馬育國.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教育的途徑[J].亞太教育,2015(11):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