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體育是增強青少年健康體魄的基本途徑,學校應當加強體育教學,促進青少年身心和諧發展。簡要分析了新課程背景下七年級體育教學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觀點如下:引入趣味案例,努力激發興趣;開發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學生發展為本,嘗試合作學習。
關鍵詞:新課程;七年級;體育;教學策略
體育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促進人才全面發展的必經途徑,以增進初中生健康體魄為目的所開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七年級學生剛剛邁入初中校門,新課程背景下的七年級體育教學應當努力滿足新生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具體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引入趣味案例,努力激發興趣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七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初中校門,新生對學校里面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與未知。如果從七年級時起不能有效激發學生體育運動興趣,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學生更加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談何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組織體育課堂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設法激發學生運動興趣,讓學生愛上體育。
本學期七年級體育教學活動中,在為學生示范乒乓球動作規范時,不少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這時我嚴厲呵斥了幾位交頭接耳的學生,但不出幾分鐘,他們又開始鬧哄哄。想到本節課的動作示范可能的確沒有很好地讓學生產生新鮮感,于是我將話鋒
一轉,隨意提問到:去年的里約奧運會大家都看了吧,有誰聽說過“小藏獒”嗎?這個話題馬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很多平時對體育不太感興趣的女生也加入了討論,興奮地介紹自己的偶像張
繼科。看到學生這么有興趣,此時我將話題引到乒乓球教學上來,學生不僅沒有抗拒,還非常配合,這個案例很好證明了興趣教學的重要意義。
二、開發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指出:“現有運動項目資源十分豐富,要大力開發,以適應和滿足中小學學生的實際需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體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蒙古族的摔跤、朝鮮族的蕩秋千、藏族的歌舞、彝族的射弩、維吾爾族的舞蹈、白族的跳山羊、錫伯族的射箭,無一不可作為課程資源引入七年級體育課堂。回顧以往的初中體育教學,球類、田徑貫穿于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體育課程,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跑步,到了中學還是跑步,體育課學來學去無非是籃球、足球、乒乓球這幾類,七年級學生早已不厭其煩,學習勁頭明顯不足。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適當引入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不僅有助于豐富七年級體育教學內容,同時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何樂而不為呢?
在我的七年級體育課上,除了田徑、球類這兩大項教學內容之外,我還引入了抽陀螺和太極功夫扇的教學,普遍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我利用課堂時間系統對學生進行了抽陀螺和太極功夫扇教學,還組織學生成立了兩個俱樂部,用于課下進行集體鍛煉。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任意加入抽陀螺俱樂部或者是太極功夫扇俱樂部,每天下了課之后自己組織活動,效果非常好。
三、學生發展為本,嘗試合作學習
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一節指出:“(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一個不具備團隊意識的人,注定是不受歡迎的。這一代初中生生活條件較好,平時在家里更是備受寵愛,他們沒有團隊合作、互幫互助的意識,自我意識強烈。為轉變這一現狀,七年級體育教學嘗試合作學習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應當以學生發展為本,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這一方面是出于培養團隊意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緩解教師的時間與精力有限這一矛盾,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定點投籃是七年級體育籃球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但是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卻發現班級里面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問題:男生覺得投籃太簡單了,上課時漫不經心;女生身高有限,再加上平時接觸不多,因此準確率比較低,幾次三番投籃失敗之后,明顯失去了信心。為了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定點投籃的積極性,我將學生分為男女混搭的幾人小組,請投籃技術不錯的男生充
當組長,一一指導組內幾位女生。男生感到自己肩上承擔著教學的“重任”,再也不敢怠慢投籃了;女生有了專人指導,進步非常明顯。雙方都有效參與了課堂活動,我也深感欣慰。
初中體育有助于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新課程背景下七年級體育教學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問題,教師應當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需求,確保人人都能獲得發展。只要全體教師攜手探索,共同致力于教學方法研究,初中體育教育事業一定會迎來嶄新的發展局面。
參考文獻:
[1]楊錫松.新課程下初中體育教學如何開展[J].新一代月刊,2010,7(11):101-102.
[2]尚和甫.新課程下初中體育教學巧用目標式教學法[J].學子(理論版),2013,9(4):90-9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