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福國
摘要:在小學教育中,思品教育屬于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建立在小學生的社會生活基礎之上,與生活聯系密切,以品德教育為導向,以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最終目的,是一門極具特色的綜合性課程。在小學思品的教學中,要著重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學內容要貼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要多樣化教學方式,從小學生的實際反饋中作出合理恰當的評價,才能真實提高教學的成效,讓學生在教學中有所啟發,有所成長,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教學成效;小學生;思品教育
小學思品這門綜合性的課程,以“小學生的生活是教學的主要內容”為基本指導思想,建立在小學生的社會生活基礎上,其教學極具開放性,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其教學源于小學生生活,貼近小學生現實狀況、反映了小學生的現實需求,對于幫助學生從自身出發,以熟悉的社會環境為基礎,形成良好的習慣與思想品德,促進學生更茁壯、更健康、更積極的成長。這門課程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教師應根據課程特點選擇最佳的教學內容及組織形式。
一、小學思品課程特點
1.開放性。小學思品教材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出發點,涉及到生活的各方各面,是學生真實生活的寫照。因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上,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對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帶領學生從嶄新的角度學習并掌握課程內容。
2.實踐性。由于課程是源于小學生的生活,貫穿著小學生大量的社會活動,因而,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從小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并結合生活經驗,將課程內容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在實踐中完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成效。
3.綜合性。由于小學思品課程內容是源于社會生活,因而其內容極為豐富,實為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囊括思品、社會、歷史、地理、經濟等多方面知識。因而綜合性極強,要求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的認知經驗為主,并加以適當性的引導,鼓勵學生多視角看問題。
小學思品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以及綜合性的特點,使其具有與其他小學學科不同的特點,因而,如何提高其教學成效,也具有其別具一格的措施。筆者就小學思品課程中相關文章展開分析,提出相關措施,以供探討。
二、如何提高小學思品教學的成效
1.立足于生活
由于小學思品課程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立足于生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的設計,創造特殊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真實生活小學習,將學習帶入生活。
(1)將真實生活經歷帶進課堂,讓學生吐露真實想法
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與外界的接觸,有了自己的一些經歷,并對一些事物產生自己的看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力利用這些既有條件,適時把握,在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將其真實生活經歷帶進課堂,吐露真實想法。
在小學思品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助發言,講述學生在生活中是如何對待實事事件,在遇到思品事件、思品問題時的想法及做法等,相互交流生活中的真實經歷,對學生的真實想法進行詳細了解。通過這種教學,能讓學生逐漸關注身邊的這些動物,并采取恰當合理的措施。
(2)帶領學生進行課外活動,了解周圍的生活
由于小學思品學科課程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密切,極具實踐性,因而,課程的教學中不能僅僅依靠學生既有的生活經驗,還應道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對周邊生活進行了解。
在小學思品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進行課外活動,例如,采取分組的形式,并以小組競賽的方式,比賽哪個小組了解的思品事件或思品生活的數目最多,理解的思品事件或思品生活更加深刻,以此來激發學生們在完成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并讓其對日常生活有所了解。
2.注意課堂教學組織方式
受傳統教育體制和教育思想的束縛,課堂教學采取的是封閉式的“滿堂灌”方式,缺乏對教學組織方式的創新。而小學思品課程的開展,對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學關注學生主體,并以促進其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因此,對教學組織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學環境生活化。由于這門課程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其課程教學中不再追尋傳統教學的要求,而是要將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氣氛中,進行課程的學習。首先,教師應與學生保持友好的關系,采取師生漫談、師生競比等方式創造出和諧的師生氣氛,為正常的生活化教學創造內在的動力。其次,根據學生的生活經歷,賦予其想象空間。例如,在小學思品教學中,可以讓師生分別談談自己對某一思品事件的看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倘若有足夠的條件,會怎么做,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促進教學相長。
(2)課堂內容回歸生活。德育教育不同于一般教學,其源于生活,也是為了引導更好的生活。因此,德育教育的課堂內容要緊緊的回歸生活,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從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出發,以小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引導學生在一些社會現實問題上,如對待思品事件、思品人物等問題上,做出正確的行為,實現教學目標。
(3)注重課堂反饋,并合理評價。課堂教學反饋是教師教學的指南針,是學生掌握程度的有力證據。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的進行課堂反饋環節。在小學思品的教學中,教師針對教授內容,會問學生:面對這些思品問題,大家會怎樣做?學生會提出各種不同的觀點,甚至有些學生會表現的非常激進,此時針對這些觀點,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肯定學生觀點的積極性,但同時也要注意采用積極的言語糾正這些觀點,例如,“這些回答真棒,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其他相關因素,注意國家形象等,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并及時改正自己的不正確觀點。
三、總結
總之,小學思品的教學中,要牢牢以學生為中心,立足于生活,將課堂環境生活化,讓學生在課堂中袒露真實想法,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同時注重反饋與評價,促使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讓他們在探樂的過程中,學有所成,并健康、茁壯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月秋.淺談新課改下的小學思品課程教學中的三個必須[J].學科建設,2013,(01).
[2]張茂聰.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建構的幾個核心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2(07)
[3]楊今寧.在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怎樣密切結合學生生活實際[J].學科教學探索,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