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
摘要:小學數學要遵循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發展。小學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體,所有的教學工作都是圍繞著小學生來進行的,但是由于小學生自身年齡小,心理思維不成熟,對數學認知不夠,如果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也不采取補救措施的話,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影響數學教學,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生 學習興趣 師生關系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還要遵循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發展。小學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體,所有的教學工作都是圍繞著小學生來進行的,但是由于小學生自身年齡小,心理思維不成熟,對數學認知不夠,如果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也不采取補救措施的話,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影響數學教學,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如果教師在講課的時候還是不能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沒有稍微迎合學生的思維心理發展,就會讓學生覺得上數學課很無聊、很枯燥,沒有趣味。所以,教師在教授小學數學時,應該時刻注意小學生的心理思維發展特點,適時的加入一點生動化的教學手段,以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有它本身的嚴密的邏輯性和嚴謹性的特點,但是小學數學的教材編輯也有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教材中加入了趣味性的圖畫和例子,讓學生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二、如何進行有效性教學
每個孩子的成長不同,甚至每個孩子的思維模式不同,都會對課堂有效性的開展造成阻礙,有效性的教學關鍵就是讓所有孩子都能在課堂上獲得知識的補充,讓孩子了解教學的概念,了解教學思路,讓孩子清晰的認識到教學過程當中自身存在的問題,讓教師發現這些問題并著重解決這些問題,小正是因為小學數學有效,我們更應當注重其課堂上的有效性,讓所有的孩子都掌握數學知識,并讓其應用到自身的生活當中,作者認為,真正的有效不在于課堂的練習、不再去考試取得的成績,而在與能否與實際生活相關聯,能否終生使用!因此在面對小學數學有效性這一問題上,我們要拋開所有阻礙孩子對數學認知的障礙,讓孩子充分的體驗到數學與生活能夠充分結合,如此才能調動孩子的興趣,進一步增強有效性。
1、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里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于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設計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2、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過去我們的數學教學便是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提出問題是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符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們的眼里,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于是我就說道:我們是9點20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鐘,現在是9點56分,同學們算算看還差幾分鐘下課?這樣,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學習,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4、師生關系融洽,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影響特別大,學生們會隨著你富有激情的語言進入到興趣中去,隨著你鼓勵的語言投入到認知中去,隨著你贊揚的語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要準確、清晰、精煉,更重要的是要親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勵性。低年級學生心靈比較脆弱,教師過多地指責和過高的要求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們的創造興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個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好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誰有更好的辦法?”等富有激勵的語言。
三、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研究的反思
新課程在諸多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給老師們帶來的不適應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教學理念與新課程的要求不適應。例如,“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是小學數學的主要課程理念之一,并且《課標教材》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很少能通過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問去思考和探究,最終由學生獲得結論,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其次,專業知識與新課程內容的不適應。現在要求利用多媒體教學,由于農村絕很多老教師不懂電腦,加之多數學校沒有達到每個班有多媒體等硬件設施,因此教學教學中會出現一些困難。面對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教學目標,以及經歷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的學生,“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等問題,都是每位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并且需要拿出具體的應對策略。第一,要認真學習《標準》及相關的文獻,最好通過與《教學大綱》進行比較,認真研究《標準》每一部分的具體要求,以便做到“教有所依”。第二,要認真研究教材,在做到把握教材整體脈絡的同時,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